“这不得上人民日报!”河南商丘,10岁小学生课间给老师把脉,张口就说出气血不足、

观者自强 2025-11-23 22:46:00

“这不得上人民日报!”河南商丘,10岁小学生课间给老师把脉,张口就说出气血不足、脾胃较热,本以为是孩子瞎闹,结果句句戳中老师近况,连调理建议都头头是道,全程看得同学们直咋舌。 真是藏龙卧虎! 下课期间,商丘小学三年级教室外,皇甫老师刚批改完作业揉着太阳穴,就被学生小宇拉住了衣角。 “老师,我看您总揉头,要不要我给您把个脉?”小宇仰着脑袋,眼神认真,不像开玩笑。 皇甫老师愣了一下,想起之前听其他同学说,小宇家里是中医世家,姥姥和妈妈都坐诊,便笑着伸出手腕:“行啊,那老师就听你的诊断。” 小宇立马收敛起调皮,学着长辈的样子,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搭在老师手腕的寸关尺处,眉头微微蹙起,还特意让老师坐直身子:“老师您别紧张,深呼吸,我得数准一息五至。” 周围围过来的同学瞬间安静下来,连打闹的都停了手,盯着小宇的动作不敢出声。 约莫半分钟后,小宇松开手,笃定地说:“老师您气血不足,所以总觉得累,而且脾胃有点热,是不是最近老上火长痘?” 这话一出口,皇甫老师瞬间睁大了眼睛,最近批改作业到深夜,确实总觉得浑身乏力,下巴上还冒了好几个红痘痘,正愁没处调理。 “那我该怎么办啊?”皇甫老师故意顺着话问,想看看孩子还知道多少,小宇立刻接话:“姥姥说气血不足要少喝冰水,多喝红枣枸杞水,脾胃热的话,平时别吃太辣的,晚上也别熬夜。” 小宇说得有条有理,跟家里长辈叮嘱病人的模样一模一样。 围观的同学瞬间炸开了锅,有个之前腿疼被小宇按揉过的男生举手:“老师,他可厉害了!上次我运动后腿疼,他按了按我膝盖后面的穴位,没几分钟就不疼了!” 这话勾起了更多同学的兴趣,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着小宇问怎么把脉、哪些东西能养生。 皇甫老师见状,干脆把课间剩下的时间变成了中医分享会,让小宇站在讲台上,拿着自己带来的穴位图,给大家指认合谷穴、足三里。 小宇虽然有点害羞,但讲起穴位功能却毫不含糊,连“按合谷穴能缓解头疼”这种实用知识都倒背如流。 后来班主任听说了这事,特意去跟小宇家长沟通,才知道小宇从3岁起就跟着姥姥在诊室待着,看姥姥诊脉、记药方,小宇妈妈还会把复杂的中医知识编成儿歌教他,家里的书架上,一半都是儿童版中医典籍。 小宇的姥姥得知孙子在学校分享中医知识,还特意打包了10本《儿童黄帝内经》,让小宇捐给班级读书角。 学校也格外支持,不仅在班级读书角给中医书籍留了专属区域,还邀请小宇的姥姥来校做过一次趣味中医课,教孩子们分辨生姜、红枣等常见食材的养生功效,甚至教大家用简单的手法缓解眼疲劳,一节课下来,连其他班的老师都来蹭课。 视频被家长传到网上后,网友留言:“这要是入伍,还不得疯抢!” “老师也特别好,没有否定孩子的爱好,反而给了他展示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太赞了!” 老话说,“薪火相传,贵在日常”,小宇能对中医有这么深的兴趣,离不开家里长辈润物细无声的熏陶,而这份兴趣能生根发芽,更离不开老师和学校的包容。 平时大家总说传统文化难传承,但看小宇的故事就知道,传承从来不是高大上的口号,可能就是姥姥诊脉时孩子递上的一支笔,是老师给孩子腾出来的讲台,是同学们围着听知识时的好奇眼神。 但感动归感动,也有人担心,孩子懂的都是皮毛,会不会误导别人?其实这种顾虑没必要,小宇的分享更多是兴趣驱动的科普,而非专业诊疗,就像孩子分享画画技巧、乐器知识一样,重点是传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而非追求专业水准。 传统文化的复兴,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使命,而是藏在每个普通人的日常里,只要有家人的熏陶、学校的支持、社会的包容,传统文化的种子就能在孩子心里悄悄发芽,而这些小小的萌芽,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观者自强

观者自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