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自己命还!”湖南一母亲在5岁儿子面前,喝下农药轻生,15分钟后,儿子发现母亲口吐白沫,再难唤醒。让人意外的是,就在母亲抢救期间,她的手机不断收到新消息,无一例外全是催收信息,这些信息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也敲碎了这位母亲的最后防线。 医院抢救室的灯亮了一整夜,梅女士(化名)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旁边孩子的哭声断断续续,才 5 岁的他还不懂,为什么妈妈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为什么自己怎么叫都叫不醒。 谁能想到,这场悲剧的起点,是八年前丈夫高先生(化名)听的一碗 “鸡汤”。 2017 年,高先生做了多年厨师,偶然听到 “破釜沉舟” 的说法,脑子一热就辞了职,转头去做保险,刚开始收入确实上来了,夫妻俩的日子过得松快些,花钱也没了以前的顾忌。 刷卡、借网贷,今天去短途旅行,明天说 “周转一下就好”,他们总觉得钱还能再赚回来,可没承想,这看似轻松的消费,慢慢把整个家拖进了泥坑。 后来高先生的保险业务下滑,更倒霉的是,还被熟人骗走了十万元,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后来成了黑户之后一屁股债全压到了梅女士身上。 为了还债,为了供孩子上学,梅女士没日没夜地想办法,从银行贷了二十万,办了好几张分期卡,又在网贷平台借了七万多,她还咬牙开了家美甲店,想着能贴补家用,可生意一直冷冷清清,没赚多少钱。 到今年梅女士身上的债累计到了四十六万,每个月光最低还款就超过八千,她的收入早就不够填这个窟窿,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在今年六月份的时候她第一次没按时还款,从那以后,催收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刚开始只是零星几条短信,后来越来越密集,7 月 9 号那天,从早上 8 点半到晚上 7 点半,梅女士一共收到三十多条催收信息,最夸张的时候,一分钟就连发七条,单是 “微粒贷” 的催收,就有十九条。 催收的手段越来越过分,不仅说要上门,还威胁要找村委会核实情况,甚至发来一张照片,是梅女士家楼下,距离她家还不到 150 米。 那些短信里的话,那些威胁的手段,把梅女士的尊严踩在地上,羞耻和恐惧压得她喘不过气。 那天下午,她给丈夫发了最后一条微信之后,就在 5 岁儿子面前,喝下了农药,十五分钟后,孩子发现妈妈倒在地上,再也醒不过来。 其实梅女士的遭遇不是个例,很多家庭的债务,一开始都是因为觉得未来能赚更多钱,或者突然有了急需用钱的地方,可一旦沾上网贷,碰上没完没了的催收,脆弱的人很容易被压垮,隐私被暴露,尊严被践踏,最后被逼到绝望。 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大家都在讨论,有人说,金融平台得守规矩,催收不能这么没底线,不能随便骚扰、威胁人,也有人说,得早点识别高风险借贷,多保护债务人,给他们提供心理帮助和社区支持。 梅女士的悲剧像个警钟,提醒着所有人,那些催收短信不是冰冷的数字,每一条都可能压垮一个人,摧毁一个家,如果制度和监管不能补上这个漏洞,说不定还会有更多人陷入这样的绝望。 面对债务和催收,我们不能只盯着欠了多少钱,更要守住人的底线,毕竟,再难的日子,也不该用生命去换。 对此,你还有什么看法呢? (信息来源 :西安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