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官方承认,正与印度商谈苏57全盘技术转让,但印度反而为难了 俄罗斯突然开出“史无前例”的军火大礼包,苏57五代机,不仅整机卖,还愿意把核心技术一股脑儿全给印度,包括发动机、隐身材料、雷达系统,甚至允许印度自己造了再出口。 换作其他国家,估计早就感动得飞奔签字了,可印度却迟迟没表态,反而显得格外犹豫。 俄罗斯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技术换市场”,莫斯科正和新德里谈判,愿意把苏57E战斗机的全部技术打包转让。 “本地化生产、核心技术转移、允许再出口”三大承诺一起上桌,外加一句话点题:可以用印度现有的苏30MKI生产线直接改造,省时省钱,最快今年就能开工。 这不是俄罗斯突然慷慨了,而是它没得选,乌克兰冲突后,俄军工遭西方制裁,国际军火订单雪崩式下滑,急需找回“铁杆客户”。 偏偏印度这几年越来越“西倾”,法国靠“阵风”战机强势插队,美国也在推销F35,俄罗斯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从十多年前的76%掉到如今不到一半,形势逼人,自然得出狠招。 技术转让听着诱人,印度却不敢轻易接盘,第一道坎是“吃不吃得下”,苏57虽然是五代机,但俄罗斯自己都没量产几架,连零部件都有依赖外部的短板。 印度担心,俄方真有能力教会自己全套技术吗?还是画个大饼,最后变成“半成品转移+甩锅售后”? 再加上印度军方对俄制装备早有“前科”记忆,像“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的翻新项目,预算翻倍、工期拖延,至今让人心有余悸。 第二道坎是“会不会自废武功”,印度早就启动了自主研发的AMCA五代机项目,目标是2035年前服役。 但现在引进苏57,技术一旦雷同,预算、资源都可能被挤占,AMCA项目或将被边缘化,国防圈内不少声音已经在警告:别重演“拿来主义”毁掉自主研发的老路。 现实却又不容理想主义,印度空军目前战力紧缩,中队数量从理想的42个掉到31个,老旧的米格21早该退场,国产“光辉”战机又事故频发。 这话其实是“话里有话”。意思是,五代机我们确实缺,国产等不起,但买哪家的,要看谁更靠谱。 法国“阵风”虽不是五代机,但胜在成熟稳定;美国F35技术先进,可是附带一堆政治条件,相比之下,俄罗斯的苏57“没附加条款”,但也“没保障品质”。 再加上西方军火商背后还有外交杠杆,一旦印度买多了俄货,美国很可能启动《制裁敌对国家法案》,让印度左右为难。 俄印这场看似“买飞机”的谈判,实质上是一次地缘政治的深度博弈,俄罗斯拿技术当筹码,一方面是想稳住印度这个传统盟友,另一方面也在给西方放信号,“我还有市场,不靠你们也能活”。 而印度这边,真正纠结的不是飞机,而是战略选边,一旦接下苏57这口锅,未来十年就得在“俄罗斯技术路线”上走到底,不仅影响国产项目,还可能在国际舞台上被贴标签。 而且别忘了,印度一直奉行“多元采购、技术平衡”路线,买法国的、买美国的、买俄罗斯的,谁也不得罪,谁也不靠死。 这次如果全盘接收苏57技术,无疑是对俄罗斯的重大倾斜,势必引发美欧不满,法国那边114架“阵风”订单还在等着批,美国那边F35大门也没完全关死,印度现在真的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从表面看,这是俄罗斯为保市场而“倾囊相授”;从深层看,这是印度在“自主发展”和“现实需求”之间的犹豫。 苏57技术转让不是一场普通交易,而是一道战略选择题,选了,短期战力上去了,但长期自主研发可能被打乱;不选,技术代差和装备缺口可能拖垮空军。 俄罗斯想用实用主义打破西方对印度的技术封锁,印度却必须考虑“有没有能力消化这些技术”“是否会被反噬自主发展”。 这才是印度真正为难的地方。况且,普京明年还将亲访印度,苏57项目势必成为双方谈判的重头戏,一旦签下,对印俄关系将是一次重新定位。 俄罗斯开出“技术全转”的底牌,是一次高风险的豪赌,印度看似得到了“捡漏”机会,实则踩在刀刃上。苏57技术诱人,但也可能成为拖累自主研发的绊脚石。 这场谈判,不只是军售,更是一场关于战略自主、地缘平衡和技术未来的深度思考,谁先出手,谁先动摇,未来十年亚洲天空的格局,可能就此改写。 信息来源:俄媒:俄向印提议本地化生产苏-57战机——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