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在泰国国王访华之后,泰国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中泰关系甚至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文章B:: (信源:人民网——泰国国王访华返国后,泰国总理下令全面深化与中国合作) 2025年11月中旬,曼谷的内阁会议室里气氛紧张,总理阿努廷放下话筒,丢下一句:“不签字就走人。” 这一番话虽然直接,却也反映了泰国政坛的一股强硬风潮,在泰国,像这样撕破脸的态度不常见,但这背后隐藏的是极具挑战性的问题——泰国能否抓住中国在半导体、数据中心等高端产业领域的投资机会? 其实,问题的答案早在泰国王室对中国的最新举动中,找到了线索,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时隔多年首次破例访问中国,还带着王后参观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外交走访。 王室通过特别投资区法令,为中泰合作提供了“铁定”保障:内阁更迭不会影响对中国投资的优惠政策。 这一“丹书铁券”比普通的税收优惠政策更有分量,实际上等于把泰国的未来押注在了中国的高端制造业上。 有了王室的背书,泰国政府在清理障碍上的效率令人惊讶,仅仅在几天之内,军警和电信监管部门联手,迅速关闭了1700多个诈骗窝点,彻底清除了信号塔周围的“黑点”。 1456名中国籍嫌疑人被遣返回国,这一切表面上看是打击电信诈骗,实际意义远超此举。 清理不干净的治安问题,哪怕是微小的隐患,也将影响到中国企业是否敢在泰国投资数据中心、建设工厂。 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计划在泰国投资的数十亿美元项目,能否落地,关键就在于治安和监管环境能否得到根本改善。 随着治安问题得到缓解,泰国的基建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交通部长甚至亲自到中泰铁路的施工现场立下军令状,要求项目进度必须加速,若无法按期完成,每天罚款2000万泰铢。 这个极具压力的“按日扣款”政策,在泰国的基建史上尚属首次,但经济账算得很清楚:铁路一旦与老挝连接,货运时间将从10天缩短至3天,运输成本将降低四成。 经济利益驱动下,泰国政府的决心和执行力,无疑在加速中泰合作。 从泰国的农业到城市的数字化,中国的技术已经在泰国生根发芽,罗永府的果农正在利用物联网技术调控温湿度,榴莲产量因此提高了15%。 华为的5G网络覆盖了泰国的各大旅游景点,曼谷的街头巷尾,路边摊的阿姨们也开始用微信支付,甚至能用中文与顾客砍价。 这一切标志着,中国技术正在为泰国的经济带来实际的变化,更值得一提的是,泰国的榴莲已经通过RCEP协议,通关时间从两天缩短到6小时,去年仅此一项就为泰国赚取了60亿泰铢。 中泰两国的人文交流也在悄然升温,泰国的唐人街舞狮表演吸引了大量中国游客,甚至比一些国内城市的表演还要热闹。 而中泰互派留学生的规模也已突破5万人,教育合作成了两国关系的新纽带,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正在深化两国的亲密关系。 阿努廷总理将泰国对中国出口的目标翻倍,定到了500亿美元,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企业的投资。 例如,中国企业单季汇入的18.4亿美元,直接拉高了泰铢的汇率,甚至连散户投资者都开始争相购买泰国股票。 这笔资金不仅仅是为了榴莲、橡胶等传统产业,而是中国电动车和芯片封测产业链的投资,正在将泰国打造成中国制造业的“海外车间”。 在泰中合作博览会上,三十多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涉及领域包括清洁能源、数字平台、汽车制造等。 这些合作协议的背后,是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首次访问泰国,实际上这些看似与经济无关的合作,正在为两国的深度合作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