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导致“太原起义”失败的国军将领仵德厚,这一张照片拍摄于2005年左右,当时的他已经九十多岁高龄,居住在陕西泾阳县老家。 提起仵德厚这人,历史对他的评判那真是天差地别,为啥会这样呢?这得从他一辈子的起落慢慢说。 仵德厚老家在陕西乡下,打小就不是个安于田间的娃,年轻时跑去西安读书求学问,后来觉得投笔从戎更能干一番事,就参了军。在部队里他肯拼敢闯,职位跟着战事一步步往上升,从基层官兵慢慢熬出了头。 1938年台儿庄那仗打得惊天动地,当时仵德厚已是营长,眼看阵地快守不住,他自告奋勇当了敢死队领头的,带着弟兄们背着大刀、挂满手榴弹就往火海里冲 。那战场简直是人间炼狱,战友的残肢都曾砸在他身上,最后全营几百号人活下来的没几个,这份血性确实配得上英雄二字。 可后来的事却让他彻底跌了口碑。解放太原前,他已是少将副师长,顶头上司是30军军长黄樵松。黄将军本都和解放军谈妥了起义,连白色臂章都备好了,还把这绝密计划告诉了最信任的部下。结果仵德厚跟着戴炳南,转头就把老长官给出卖了,直接告到了阎锡山那儿。 这一告密可不是小事,黄樵松军长被押去南京牺牲了,连刚进城联络的解放军代表晋夫也遭了毒手,晋夫那时候新婚才五天啊。而仵德厚倒好,靠卖主求荣从副师长升成了师长,这操作实在让人不齿,说是叛徒一点不冤。 太原解放后他成了俘虏,最后只判了十年牢,比同案的戴炳南死刑轻太多。出狱后又接着劳动改造,直到七十年代才终于回了家。 晚年的他成了普通农民,还当上了县政协委员。2007年97岁去世时,有人念他抗日的功劳来追悼,也有人骂他当年的背叛。说到底,他就是个被时代推着走的复杂人,英雄的勋章和叛徒的骂名,这辈子都甩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