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附近有个早餐店推出9元喝一年豆浆的活动,推出500份,很快就卖完了。

张郃高级 2025-11-25 14:14:07

小区附近有个早餐店推出 9 元喝一年豆浆的活动,推出 500 份,很快就卖完了。这几天去吃早点的时候发现,那些购买了 9 元豆浆卷的大多都是买份豆浆就走,这就涉及到怎么带走的问题,塑料袋带走不好拿,用一次性封口杯带走,结果杯子收一元钱,我发现很多人听说要一元钱都是一愣,很不情愿的掏了一元钱。张阿姨是小区里退休的老师,每天早上都来买豆浆。她第一次听说杯子要单独收费时,手里的豆浆卷捏得发皱,反复问老板能不能免费给个简易杯子。 小区门口那家开了三年的早餐店,上周贴出张红底黄字的海报。 9块钱能喝一整年豆浆,限量500份。 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我路过时,玻璃门上的“已售罄”红章已经盖得端端正正,老板老李正拿抹布擦海报边角的油渍。 这几天蹲店里吃油条,发现买了豆浆卷的人大多脚步匆匆,端着豆浆就往外走——毕竟9块钱喝365天,谁不想每天省杯早饭钱呢。 周三早上我刚坐下,就听见收银台那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 转头看见张阿姨正把那张印着“全年畅饮”的橙色卷纸捏得卷了边,指节都发白。 她是小区里退休的数学老师,以前总带着小孙女来买糖糕,今天就她一个人,蓝布衫领口别着枚珍珠胸针,在晨光里晃了晃。 “小李啊,”她把卷纸摊在柜台上,指腹把边角捋平,“这豆浆……带走不用杯子啊?” 老李正往油条锅里舀面浆,油星子溅在手背上也没躲,“张老师,咱这活动是豆浆钱,杯子得单算,一块一个。” 张阿姨的眼睛眨了两下,像是没听清,又问了一遍,声音比刚才低了些:“一块?” 老李从消毒柜里抽出个透明塑料杯,杯壁上还挂着水珠,“您看,这是加厚的,能拧紧盖儿,不像塑料袋洒一路。” 谁能想到呢?九块钱买全年的便宜占着了,一块钱的杯子倒成了过不去的坎。 排在后面的小伙子嘟囔了句“早知道带个瓶子来”,摸出手机扫了码,拿了杯子转身就走,杯盖没拧紧,豆浆顺着指缝滴了一路。 后来听老李媳妇说,活动海报最底下用小字写了“容器自备或另购”,只是红底黄字太晃眼,没人细看。 张阿姨那天最终还是付了一块钱,捏着杯子的手指关节发白,走出店门时差点被门槛绊了一下。 我猜她心里准在算这笔账,九块钱除以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合两分五,现在凭空多一块,等于四十天白喝了——退休老师过日子,最讲究个明明白白。 老李也有他的理,后来我去后厨接水,看见墙角堆着半人高的杯子箱,纸箱上印着“环保加厚型,0.8元/个”,他总不能做亏本买卖。 这两天带杯子来的人多了,有人用玻璃罐,有人提保温壶,张阿姨的蓝布包里也多了个印着“老年大学”的搪瓷缸子,缸沿还有个小豁口。 今早我又看见她,把搪瓷缸子往柜台上一放,老李笑着往里面舀豆浆,热气腾腾的,把缸子上的“为人民服务”烫得模糊了点。 “还是您这缸子实在,”老李拿抹布擦了擦溅出来的豆浆沫,“昨天隔壁楼老王拿个啤酒瓶来打,我说使不得,他还跟我急。” 张阿姨接过缸子,用布套子套上,手指在豁口处摸了摸,“过日子嘛,总得带点家伙什。” 她走的时候,晨光刚好照在她后脑勺的白发上,一颠一颠的,像小时候奶奶提着菜篮子去赶集的样子。 老李把“容器自备”四个字用黑笔描粗,贴在收银台正对面,买卷的人少了些,但店里堂食的桌子倒坐满了,油条的香味混着豆浆的热气,飘得比以前远多了。 或许占便宜和过日子,本来就是两码事——前者图个痛快,后者得细水长流

0 阅读:0
张郃高级

张郃高级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