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

鸿鹄浮歌 2025-11-25 14:43:50

日本专家警告!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首席经济分析师 熊野英生:如果这样的中日关系持续1年以上,即使没有2.6万亿日元,也将减少2万亿日元以上的中国游客消费,对于日本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地方经济将造成巨大冲击。 据央视网11月23日报道,这个数字,对日本经济来说,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在疫情之前,日本的旅游业有多火爆,而中国游客就是那把最旺的火。 大街小巷,从东京的银座到京都的清水寺,再到北海道的雪场,到处都能听到熟悉的普通话,他们不光是来看看风景,更是来“买买买”的。 那时候,日本的商场为了迎接中国游客,专门配中文导购,支付宝、微信支付的牌子随处可见,就怕服务不到位。 根据日本官方自己的统计,在旅游业最红火的2019年,来日本的外国人里,中国人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更关键的是,中国游客的消费能力太强了,花钱最大方,那一年,所有外国游客在日本花了4.8万亿日元,光中国游客就贡献了1.77万亿日元,占了总数的36.8%。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其他所有国家加起来的游客,消费额才勉强比中国游客多一点,熊野英生担心的就是这个。 他说的2万亿日元,可不是凭空想象的,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个靠中国游客吃饭的日本家庭。 比如在京都,那些经营着传统和服体验店、卖着抹茶点心的小老板们,他们的主要客源就是中国游客,一个店主可能就指望着一天能接待几个中国的旅游团,来维持一家的生计。 一旦中国游客不来了,他们的店可能连房租都交不起了,北海道的情况也差不多,一到冬天,无数中国游客涌去看雪、滑雪、泡温泉。 当地的酒店、滑雪场、海鲜市场,生意都好得不得了,这些地方很多都是小城镇,除了旅游,也没什么别的产业。 旅游业一倒,整个地方的经济都可能瘫痪,很多年轻人好不容易从大城市回到家乡,在旅游业里找了份工作,现在可能又得面临失业的风险。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直接的消费。一个中国游客来到日本,他要坐车、要住宿、要吃饭、要买东西,这就带动了一整条产业链。 从航空公司、铁路公司,到酒店、餐馆,再到生产纪念品的工厂,甚至是提供食材的农民,都能从中分一杯羹。 经济学上管这个叫“乘数效应”,就是说游客花的1块钱,能带动整个经济体产生超过1块钱的价值,对于日本来说,这个效应非常明显。 有数据算过,旅游业每增加100亿日元的收入,就能创造出大约2300个工作岗位,你可以算算,2万亿日元要是没了,会砸掉多少人的饭碗。 现在,熊野英生最担心的事情正在变成现实,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特别是日本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的错误言论,直接伤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大家心里不舒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不去了”,网络上,关于“日本旅游”的话题风向大变,以前是各种攻略和美景分享,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还要去日本?”、“国内的大好河山不香吗?”。 一些已经订好机票酒店的游客,宁愿承担损失也要退票,退票率一度超过了60%,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情绪。 这种情绪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人的一种态度,我们愿意友好交流,也乐于消费,但前提是互相尊重,如果对方一边想赚你的钱,一边又做着伤害你感情的事,那对不起,这个钱我们不花了。 有网友说得很直接:“他们都不尊重我们了,我们还跑去送钱,那不是犯傻吗?” 还有人说:“以前去日本,是觉得他们服务好、东西精致,但现在一看他们的所作所为,再好的东西也瞬间不香了。” 这种朴素的情感,正是市场最真实的反应,熊野英生的警告,实际上点出了日本经济一个非常脆弱的地方:过于依赖单一市场。 对于旅游业来说,中国市场就是那个不能失去的“金主”,现在这个“金主”不高兴了,后果自然很严重,而且,日本现在自身的经济状况也不好,物价一直在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压力很大。 本来指望着旅游业能拉动一下经济,缓解一下国内的压力,结果现在这条路也快被自己堵死了,说到底,经济是和政治、和民心紧密相连的。 想赚一个国家的钱,首先得赢得这个国家人民的心,如果总是做一些伤害对方感情、挑战对方底线的事情,那么再好的风景、再精致的商品,也无法挽回失去的人心和市场。 熊野英生的警告,与其说是说给经济界听的,不如说是说给那些决定日本未来的政治家们听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中国游客的热情能把日本旅游业推向高峰,他们的失望也能让它跌入谷底,这2万亿日元的代价,日本真的准备好承受了吗? 信源:[朝闻天下]日本专家表示 中国游客锐减 将出现2万亿日元以上损失——央视网2025-11-23

0 阅读:91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