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

峻辉聊过去 2025-11-25 17:31:00

1926年10月,兵败的吴佩孚带着卫队逃到邓县,于学忠带着手下六个师长出门迎接,态度一如以往,这让吴佩孚感动不已。 1926年,北伐军从南边杀上来,直奔两湖,吴佩孚坐镇河南,调了八万精锐南下堵截。先是汀泗桥那场硬仗,北伐军六个团冲锋,吴部在高地挖壕架炮,铁丝网拉得密不透风,可两天下来,阵地丢了,刘玉春第八师增援也顶不住,叶挺独立团从侧翼抄上来,直系部队散了架。接着贺胜桥更惨,吴佩孚亲上前线,布三道防线,山头堡垒机枪对准河谷,北伐军第四军第七军压上,夜里白刃拼杀,河里浮尸一片。刘玉春阵亡,靳云鄂被抓,四万主力就这么瓦解了。 吴佩孚早年山东蓬莱出身,秀才功名没保住,就投了北洋,当上曹锟手下第三师师长。直皖大战他打赢,直奉大战又胜,1924年那会儿,《时代》周刊封面把他叫“中国最强者”,说他是统一全国的希望。可他骨子里军阀味儿重,1923年京汉路罢工时下令镇压,工人血流成河,落得骂名。北伐一来,他联合张作霖想夹击冯玉祥,谁知冯倒戈,北京政变,吴部前后受敌,洛阳丢了,湖北也守不住。败兵北撤,沿途那些旧部下,城门一关,粮食扔点干饼就打发走。卫队从八万缩到一千来人,马瘦人乏,枪管都弯了。十月初,队伍晃到河南邓县边上,吴佩孚骑马在前,身后尘土漫天,谁知这邓县守将于学忠,是他一手从团长拉上来的第九军军长。 于学忠这人,山东蓬莱老乡,1908年通州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第一名进北洋武卫左军,当排长连长。1921年川鄂打起来,吴佩孚看中他,升团长旅长师长,到长江上游副司令。1926年北伐,吴部退到老河口,于学忠指挥撤军,集结谷城,升第九军军长兼荆襄总司令,手下阎得胜第七师、秦建斌第八师、毛永恩第十八师,司令部设傅家集。邓县这地本是直系最后据点,北伐军和冯玉祥国民军两头夹,形势紧巴巴。吴佩孚带残部到时,没指望太多,世道就这样,落难时谁敢沾边。 可于学忠不一样,他带六个师长出城迎,军礼打得板板正正,喊声大帅震天响。吴佩孚下马握手,眼泪就下来了。那一刻,旧恩旧义,搁谁心里都得翻腾。于学忠这举动,不是拍马屁,他早两年就欠吴的。军部里头,阎得胜带头嚷,吴现在是烫手货,收留准招祸,冯军北伐军一到就完蛋。其他师长附和,说赶紧送走,保自家太平。于学忠听完,拍桌拔枪搁桌上,谁赶大帅先从我尸首上踩过去。军官们闭嘴了,这话不是吹的,于学忠从北洋干起,吴提拔他时,他吃吴的饷穿吴的衣,讲良心两字,搁军阀堆里算稀罕。 这事在当时风险大着呢。直系散了,冯玉祥国民军和北伐军势头正猛,邓县小县城,守不住多久。吴佩孚在邓县歇几天,孙连仲部直扑过来,他急了,想东移豫东重整。可命令下去,阎得胜毛永恩两个师不动窝,吴的卫队也散了心。吴佩孚这才醒悟,彻底成光杆司令了,手里没兵,谁听你的。乱世军阀,兵就是命,丢了兵就丢了一切。他转头想四川,杨森那帮川军头子,欠他旧情,当年吴帮他们打熊克武,川中混战拉他们一把。于学忠问愿不愿跟,于说部队带不动,不如解甲归田,同进退。吴劝不住,两人就这么分了手。 吴佩孚带几百亲信西逃,翻山过岭,雨淋风吹,到成都杨森接应,缴了械,安顿万县。杨森给防区,让他挂总司令头衔,卫队四百人操练,可吴知道,这是寄人篱下。四川军阀多,刘湘邓锡侯田颂尧都护着他,蒋介石通缉令发下来,杨森军长职务都丢了,可地方上没人真抓,吴游山玩水,写诗叹气,青城峨眉走一圈,感叹袍泽情谊。1931年,他电邀南下,成都隆重接待,杨森邓锡侯劝他别去南京,蒋那人翻脸不认。吴想想,决定北上,投张学良。 于学忠呢,吴走后召军官,分光军饷,脱军装单骑回蓬莱。第九军被冯收编,士兵受气哗变,派人千里请他回去。他率部投奉系,改第二十军,仍军长。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重用,没当外人。1931年,张学良荐他平津卫戍司令,东北易帜后,他进东北军第一军军长,抗战时带兵打鬼子。吴到北平定居什锦花园,寓公日子,种花养鸟,读经念佛。张学良每月给四千生活费,吴的卫队有兵营。于学忠常来探,带米面,进门行礼喊大帅,两人喝茶聊旧,阵营变了,恩义没变。 吴佩孚这人,在军阀里算有骨气的,不出洋不入租界,失败了还倔强。九一八事变,他怒斥伪满,电文痛骂溥仪卖国。日本人拉他当汉奸,他骂回去,1937年卢沟桥事变,他通电抗日,七七后组织义勇军。1939年,北京日本宪兵逼他,吴拒,牙医来“治牙”,下毒死了。重庆国民政府追赠一级上将,汪伪也下半旗哀悼。于学忠抗战到底,1964年故去。

0 阅读:81
峻辉聊过去

峻辉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