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台独分子,再也藏不住尾巴,终于露出来了肮脏的脑袋!原来,最大的台独分子不都是溃退到台湾的国民党,也不是台湾普通民众,更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原居民。而是侵略占领了50多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及那些遗留居住台湾岛上的部分日本人后裔。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可不是过家家,那是实打实的五十年。从1895年《马关条约》强行割占开始,他们就铁了心要把台湾改造成“永远的第二本土”。学校必须教日语,神社得挨家挨户参拜,连姓氏都逼着改成了日本风格。 这种文化清洗的狠劲,比军事占领还要命。它瞄准的是台湾人的自我认同,要把你从根上改造成“皇民”。 更绝的是他们还搞出个“内台共婚”政策,鼓励日本男人娶台湾女人。表面说是促进融合,背地里盘算的却是血统替换。那会儿留下的混血后代,如今在岛上已经传到了第三代第四代。 这些人从小在日语环境里长大,家里供着天照大神,对日本的认同感甚至超过了对中国的归属感。 殖民统治垮台后,日本势力可没真的撤离台湾。他们玩起了更隐蔽的手段,把触角伸进了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搞经济建设,日本企业就打着合作的旗号大举涌入。从制造业到零售业,从技术标准到管理体系,全盘照搬日本那套。 等到九十年代台湾搞所谓“民主化”,日本背景的基金会和机构突然变得特别活跃。他们拼命资助各种“本土化”研究,把“台湾主体性”包装成学术课题,一点点往岛内舆论场渗透。 这些机构在挑选合作对象时格外精明,专找那些有日本血统或留学经历的政治人物。给经费给头衔给国际曝光度,慢慢把他们捧成“精英领袖”。 李登辉当年那句“生为台湾人的悲哀”,现在听起来别有深意。他哥就是死在日军手里的,自家遭遇国仇家恨,到头来却成了最亲日的那个。 这种吊诡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殖民教育对一代人身份认同的扭曲。 再看看现在台湾政坛那几个上蹿下跳的“台独”急先锋,随便一查背景,不是在日本留过学,就是和日本财团往来密切。 他们表面上喊着“爱台湾”,实际推行的政策却处处符合日本右翼的利益。比如强行开放日本核灾区食品进口,在冲之鸟礁问题上装聋作哑,甚至还想把台湾绑上日本反华战车。 更值得玩味的是台湾课纲改革背后的日本影子。历史教科书被大删大改,日本殖民统治被美化成“现代化建设”,抗日战争相关内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这分明是要从根子上切断台湾青年对祖国的历史记忆,好让他们变成“亲日反中”的新一代。 日本右翼这些年也没闲着,他们在各种国际场合见缝插针地散布“台湾地位未定论”。 那个被台湾某些人奉若神明的“旧金山和约”,在日本右翼嘴里就成了“台湾不属于中国”的所谓“法理依据”。 这种论调根本站不住脚。1945年日本投降书白纸黑字写明接受《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把台湾归还中国,这些国际法律文件环环相扣,构成完整的法理链条。 日本右翼却专门挑其中模糊的表述断章取义,这种操作手法和他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套路如出一辙。 说到底,日本某些势力对台湾的执念,从来就没真正放下过。 台湾海峡这条黄金水道,是他们资源进口和商品出口的生命线。谁控制了台湾,谁就扼住了日本的咽喉。 看看日本自卫队这些年的部署调整,重心不断往西南诸岛转移,那霸基地的军机越来越密集,与那国岛上的雷达站直勾勾盯着台湾方向。 这些军事动向嘴上说是“防范中国”,其实暴露了他们对台湾潜藏的野心。 再看看台湾岛内,某些媒体整天吹捧日本“文明先进”,却绝口不提福岛核污水排放的隐患。 日本农产品在台湾享受超规格待遇,大陆产品却被百般刁难。这种双标操作背后,是某些人被殖民心态扭曲的审美观和价值判断。 要破解这道难题,关键还得回到历史认知这个原点。 日本对台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本质上就是残酷的掠夺和压迫。那些被美化成“现代化建设”的铁路、工厂,全是用来更方便地榨取台湾资源。 台湾同胞当年的武装抗日运动,从北到南坚持了整整二十年,牺牲人数超过四十万。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绝不能被“殖民光荣”的谎言所掩盖。 现在台湾社会出现的种种乱象,从拒绝统一到篡改历史,追根溯源都能看到日本殖民统治的后遗症。 那些潜伏在台湾社会肌理深处的日本残余势力,就像埋藏多年的定时炸弹。他们通过文化渗透和政商勾结,不断把台湾往危险的歧路上引。 不过时代已经变了。中国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坚如磐石,应对各种挑战的手段也更加丰富。 从台海常态化巡航到对外部干涉的严正警告,反分裂的网正在越收越紧。某些人以为还能像1895年那样趁火打劫,根本是打错了算盘。 日本右翼与其沉迷于复活军国主义的旧梦,不如先想好怎么应对来自中国的正当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