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报道,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会见中国

财先生观天下 2025-11-26 12:20:42

日本态度急转弯?根据日本《每日新闻》11月25日报道,外务省次官船越健裕会见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一事,乍看只是一次常规外交互动,但只要稍微了解中日外交的层级规矩,就知道这绝非偶然,妥妥是态度转变的明确信号。要不然,在这个时候日本没必要会见中国驻日本大使这个级别的官员。 很明显,日本的态度之所以有所转变,最直接的就是经贸领域,要知道中日经贸合作可不是简单的“互相赚钱”,对日本来说简直是“经济命脉”般的存在。 就拿汽车行业来说,日本三大车企丰田、本田、日产去年在华销量占其全球总销量的比例都超过了30%,而中国近期针对进口汽车零部件的溯源核查和环保标准升级,直接让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对华出口增速环比下降了12%,这可是近五年来的最大单月跌幅。 再看半导体领域,中国作为日本半导体材料的最大买家,近期调整了采购清单,将三家日本企业暂时移出合格供应商名录,仅这一项就导致这三家企业的股价单日下跌超过8%,相关行业协会连夜给日本外务省发了五封请愿信,这种来自国内产业界的压力,可比外交辞令管用一百倍。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的施压还精准戳中了日本的“战略焦虑点”。高市早苗政府之前一直鼓噪要在高科技和供应链领域与中国“脱钩断链”,甚至牵头搞所谓的“对华包围网”,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记耳光。 日本的精密仪器行业高度依赖中国的稀土加工供应链,中国近期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日本多家精密仪器厂商直接陷入“原料荒”,原本承诺给欧美客户的订单延期交付,违约金就赔了近1亿美元。 这种“打蛇打七寸”的施压方式,让日本政府清楚地意识到,和中国硬刚的代价是他们根本承受不起的,尤其是在经济复苏本就乏力的当下,再失去中国市场,恐怕国内的经济数据都没法向民众交代。 而另一边,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高市早苗11月25日上午的通话,更是给日本的态度转变添了关键一把火。 要知道高市早苗可不是什么“对华温和派”,她是日本右翼团体“日本会议”的核心成员,之前在台湾问题上发表过突破底线的挑衅言论,甚至暗示日本要军事介入台海,妥妥的“对华强硬鹰派”。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特朗普主动提出的通话里,全程只敢说“日美双方已确认将保持紧密合作关系”,被问到是否谈及涉台言论时,连具体细节都不敢透露,这背后的门道可就深了。 熟悉美国外交套路的人都知道,特朗普时期的对亚政策向来是“利益优先”,不会为了日本的激进立场让自己陷入被动,尤其是当前美国在亚太地区有更重要的战略布局,需要中国在部分议题上的配合,这时候肯定不会允许日本在对华问题上“瞎捣乱”。 高市早苗心里肯定跟明镜似的,日本的外交从来都是“看美国脸色行事”,既然特朗普在通话里没给她的强硬立场背书,反而强调“紧密合作”,潜台词就是让她收敛对华姿态,别给美国的战略布局添乱。 之前日本之所以敢在对华问题上跳得高,很大程度上是想借美国的势力给自己壮胆,可现在美国的态度一明确,日本立马就没了硬刚的底气。 毕竟日美同盟虽然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这种“基石”从来都是建立在日本服从美国战略利益的基础上,一旦触及美国的核心利益,日本只能乖乖听话,这也是为什么通话刚结束,日本外务省就赶紧安排次官会见中国大使的原因,说白了就是想赶紧给之前的强硬态度“降温”,免得真把中美两边都得罪了。 其实把这两件事串起来看就很清楚了,日本这波态度转变根本不是什么“突然开窍”,而是典型的“趋利避害”。 一边是中国在经贸和战略领域的精准施压,打在了日本的经济痛点和产业命门上,国内产业界的呼声已经压得政府喘不过气; 另一边是美国通过通话传递的明确信号,不支持日本的激进对华立场,断了日本“借美抗中”的念想。 在这种“左右夹击”的情况下,日本只能通过外务省次官会见中国大使这种方式,释放出态度软化的信号,既给中国一个台阶,也向美国表明自己“听话”的姿态。 毕竟对日本来说,无论是得罪中国失去经济利益,还是得罪美国失去安全庇护,都是无法承受的代价,这种时候摆出“沟通姿态”,无疑是最稳妥的选择。而且从历史上看,日本向来擅长这种“见风使舵”的外交技巧,当年冷战时期在美苏之间的平衡术,现在不过是换了个场景重新上演罢了。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