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创始人贾跃亭欠122亿的巨债,跑路美国七年,谁曾想400多名老员工,让原本资金断绝、走投无路的乐视起死回生,告别内卷和996,工资照发,社保不欠,过得比国内90%打工人都滋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7年贾跃亭远走美国,留下200多亿债务和一地鸡毛,供应商堵门讨债,法院封条贴满办公楼,所有人都觉得乐视这次死定了,可谁也没想到,这家濒死的公司不但活了下来,还让400多名员工过上了互联网圈里令人羡慕的日子。 从巅峰时期的上万员工到如今的400多人,留下来的都是骑虎难下的普通打工人,他们大多三四十岁,上有老下有小,换工作成本太高,与其出去重新找饭碗,不如死守这艘破船,看看能不能捞点什么。 直到2019年有人清理旧服务器时,翻出一堆快被遗忘的版权合同,《甄嬛传》《芈月传》这些当年花大价钱买的热门剧,授权竟然还没到期,更关键的是,这些剧在各大平台播放多年,分账款却一直没人跟进收取。 第一笔50万回款到账时,办公室的人都愣住了,原来老剧版权就像一座被遗忘的金矿,只要有人去挖,就能源源不断出钱,《甄嬛传》一部剧每年就能带来近2000万收入,加上其他剧集,版权分账成了公司最稳定的现金流来源。 有了启动资金,员工们开始琢磨怎么让公司活下去,贾跃亭当年画的大饼全扔了,什么造车梦、生态圈,统统砍掉,汽车研发部门烧钱太快,直接关停,体育和影视这些高投入低回报的业务,能卖的卖,不能卖的也不再投钱。 公司只保留最能赚钱的三块业务:视频会员、广告和电视硬件,这些都是乐视的老本行,技术成熟,市场稳定,最重要的是能马上见到现金流,员工们不再追热点也不写PPT,每天就干三件事:催账、谈合作、盯销售数据。 办公楼闲置的几层楼被隔成工位出租,每年能收1200万租金,废旧电视翻新后在二手平台卖,意外成了复古潮品,甚至连注销空壳公司都能退回200多万税款,能想到的办法全用上了,每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 没了老板拍板,400多人自己成立了决策小组,重大事项投票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这种扁平化管理反而提高了效率,不用层层汇报,有事群里一句话就能办,办公室政治没了,大家目标一致:让公司活着,让自己有饭吃。 到2021年,公司实现了收支平衡,年收入1.2亿左右,除去各项开支,账上还能剩点钱,第一件事就是给全员涨薪5%,人均年薪达到26万,在北京这地方虽然算不上高薪,但至少体面够用。 更让外界震惊的是,乐视推出了四天半工作制,每周五中午下班,不加班不打卡,也没有KPI考核,这在互联网行业简直是天方夜谭,别的公司都在996,乐视的人却准点回家接孩子,员工流失率降到5%以下,很多人干脆不想走了。 债权人那边也心照不宣地维持着平衡,200多亿债务分散在几百个债主手里,谁也拿不到多少,法院执行了几轮,发现除了旧楼和几部剧版权,实在没什么可执行的,强行清盘的话,大家一分钱都拿不到,不如放任公司自己慢慢还,总比颗粒无收强。 这种微妙的默契成了乐视最大的保护伞,没人来逼债,公司就能安心经营,虽然收入不多,但足够维持运转,员工们过着看似平淡实则珍贵的稳定生活,这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圈已经是奢侈品。 贾跃亭在美国继续造车梦,法拉第未来一季度只卖出两辆车,亏损数额巨大,他说还完债就回国,可乐视员工最怕的就是他回来,"他回来我们就得走",这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现在这种日子来之不易,谁也不想再被折腾。 当然隐患还是存在的,《甄嬛传》版权2027年到期,续约费用可能是当年的10倍,办公楼租约快到期,房东已经放出涨价的风声,200多亿债务里还有30亿高息贷款,每年光利息就要还8000多万,这些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但至少现在,乐视用七年时间证明了一件事:没有老板画饼,企业照样能活,关键是回归商业本质,别贪大求快,把手头的事情做扎实,那些被嘲笑"傻透了"不走的员工,反而在废墟上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信息来源:ZAKER资讯——贾跃亭出走4年,欠债122亿的乐视给员工涨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