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开始恐惧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好像润到印度了,他们去捐东西,却发现收东西

水绿玩转世界 2025-11-27 10:51:59

美国华人开始恐惧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好像润到印度了,他们去捐东西,却发现收东西的是印度人。去银行办业务,而前台竟是印度人,就连他们公司发物品的也都是印度人,这就是美国印度化,印度神仙化。   现在在美国不少城市,尤其是那些科技公司集中、工作机会多的地方,印度裔的存在感已经强到没法忽视。   走在大街上,印度餐厅一家挨着一家,空气中飘着的咖喱味越来越浓,超市里专门卖印度香料、零食的货架越摆越长,甚至比一些中式调料区还要显眼,就连小区里举办活动,排灯节的装饰也渐渐多了起来,取代了不少以前常见的美式布置。   去医院看病,接诊的医生可能是印度人,孩子上学,班里的同学有一半是印度裔,老师还得特意花时间练习念那些绕口的印度名字,就连去加油站加油,收银台后面坐着的,也可能是操着一口流利英语的印度小哥。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说起来也不复杂,美国那边招人,最看重的就是能不能干活、会不会沟通,印度人从小就接触英语,虽然口音有点特别,但交流起来完全没障碍,不管是跟老板汇报工作,还是跟客户谈生意,都不怯场。   而且他们特别会抱团,只要有一个人在公司里站稳了脚跟,慢慢当上了小领导,就会把自己的老乡、同学都拉进来,久而久之,公司里的印度裔就越来越多,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反观不少华人,大多是靠读书、学技术移民过来的,来了之后就想着埋头干活,好好赚钱养家,很少主动去跟人打交道、搞人脉。   就算在一个公司待了好几年,也只是跟身边几个华人同事走得近,跟其他族群的人很少有交集,自然也就很难融入到核心圈子里。   更关键的是,印度人在争取机会的时候特别主动,不管是申请工作签证,还是争取晋升名额,他们都会想尽办法去争取,甚至会主动跟领导沟通自己的想法和诉求。   而华人往往比较低调,总觉得只要自己工作做得好,老板自然会看在眼里,机会自然会找上门来,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职场上的机会有时候是靠争来的,你不主动,自然就会被别人抢走。   而且印度人的家庭观念也很特别,一家人互相扶持,一个人成功了就会带动一家人甚至一个家族,这种互相帮衬的劲头,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更容易站稳脚跟。   华人之所以会觉得不自在,甚至有点慌,其实也能理解,本来背井离乡来到美国,就是想图个安稳,找份好工作,让日子过得好一点。   好不容易适应了美国的生活节奏,熟悉了身边的环境,结果突然之间,身边到处都是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文化,不管是办事还是工作,都得重新适应。   去办个业务,因为口音问题沟通不畅,心里难免有点着急,在公司里,看着身边的印度裔同事越来越多,自己却始终融不进去,甚至担心会不会被排挤、被替代,这种焦虑感自然而然就来了。   其实这并不是说印度人不好,也不是说美国的环境变糟了,本质上就是移民社会的常态,哪里有机会,人就会往哪里去,谁能更快适应环境,谁能更好地抓住机会,谁就能站稳脚跟。   印度人之所以能在美国发展得这么快,核心就是他们找对了适应这个社会的方式,会沟通、善抱团、敢争取,而不少华人之所以会觉得有落差,就是因为还停留在“埋头干活就能成功”的思维里,忽略了在陌生的环境里,人脉和圈子的重要性。   其实不管是印度裔还是华人,都是在异国他乡打拼的移民,大家都不容易,所谓的“印度化”,本质上就是移民群体之间的竞争和融合,谁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谁能更好地整合资源,谁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华人没必要因此感到恐慌,更没必要排斥其他族群,而是应该学会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然后反思自己的不足,慢慢调整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评论区聊聊,你觉得华人应该怎么调整自己,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呢?

0 阅读:145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48

用户10xxx48

2
2025-11-27 14:26

犹太人白人专业培养听话奴隶!不喜欢独立特行的中国人

gjebr

gjebr

2
2025-11-27 13:23

乌龟莫大仙,法力无边

水绿玩转世界

水绿玩转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