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冷紫叶 2025-11-27 12:15:25

中日战争绝不会和俄乌战争一样克制,一旦开打就是不死不休的灭国之战。不可能打打停停。 俄乌战场的堑壕对峙和反复拉锯,让很多人误以为现代战争都是“打打停停”的消耗战,但中日若爆发冲突,绝不会是这种克制的形态。 先说俄乌为啥能拖这么久,俄罗斯当初奔着闪电战去的,以为几天就能拿下基辅,结果严重低估了乌军的抵抗意志,泽连斯基没跑路不说,还靠着本土作战的优势硬扛。 更关键的是俄军自己掉了链子,装备现代化程度不够,精确制导武器越打越少,到后面只能靠老掉牙的火炮轰,电子战系统连乌军的“星链”都压制不住。 另一边乌克兰更有意思,自己没多少家底,全靠北约源源不断输血,毒刺导弹、无人机这些装备一波接一波送,等于是整个西方在背后帮着耗俄罗斯。加上乌克兰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马里乌波尔这种城市的巷战硬生生磨掉了俄军精锐,想速胜也没了条件,只能陷入拉锯。 但中日这边完全是另一种情况,首先那历史账就没法算清,甲午战争、南京大屠杀这些刻在骨子里的痛,不是简单的领土争端能比的。 西方智库都提过,中国这边有深深的“突袭恐惧”,毕竟日本历史上总搞不宣而战那一套,这种集体记忆早就融进了国家安全战略的底层逻辑里,换句话说,没人会允许再给日本任何偷袭或者喘息的机会,这种心理基础就决定了不会走“慢慢打”的路子。 地缘上的脆弱性更逼得人没法克制,剑桥大学的报告里说得明白,中国东部沿海那些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都市圈,离日本的导弹和空中力量不到一千公里。 这等于把国家的心脏直接暴露在攻击前沿,根本没有战略纵深可以缓冲,要是学俄乌那样拖拖拉拉,今天炸个军事基地,明天骚扰下补给线,中国沿海的工业、民生早被搅得稀烂,这种代价谁也承受不起。所以从一开始就没“渐进升级”的选项,只能抢在前面掌握主动权。 再看双方的军力对比,也没给消耗战留余地,日本航空自卫队那点家当根本不够看,五代机F-35才40架,咱们这边光五代机就有三四百架,数量质量都碾压。更关键的是日本战机全靠买,打坏一架少一架,咱们要是进入战时状态,一天造一架五代机都不是问题。 海军差距更大,日本那所谓的“八八舰队”,加起来才32艘主力舰,而中国这边光是盾舰就有近50艘,还有3艘航母撑场面。日本海自说白了就是美军的附庸,平时也就干点反潜的活儿,真要独立打舰队决战,连舰载预警机都没有,就是个睁眼瞎,碰到咱们的歼-35只能挨揍。 这种实力差距决定了战略选择只能是“快打狠打”,西方智库分析过,中国的战略逻辑里,“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路一直都在。现在有了强大的制造业撑着,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蜂群无人机这些家伙事儿能一口气全砸出去,牛津大学早有报告说,解放军有能力在极短时间内毁掉对手的核心军事设施和基础设施。 要是不这么干,拖下去就麻烦了,日本可能趁机搞核能力,北约那些国家也会有时间凑过来,大西洋理事会就警告过,持久对峙就是外部干预的温床,到时候等于把整个西方都卷进来,反而更难收拾。 还有个关键差别是外部干预的方式不同,俄乌战争里北约是躲在后面递刀子,没敢真下场。但中日要是开打,美国肯定绕不开,驻日美军基地就在那儿摆着。 可正因为这样,才更要速战速决,要是能一次性把日本的军事设施打瘫,同时避开美军基地,短期内能把美国直接参战的门槛拉高,给后续博弈留空间。 但要是打消耗战,美国有的是时间调动航母编队、组织盟友支援,到时候战局就彻底失控了,所以从战略博弈的角度看,“一次性致瘫”是唯一能掌握主动权的办法。 政治成本也逼着双方没法停手,要是学俄乌那样拖几个月,中国国内的经济、民众信心都会受影响,国际资本跑路、供应链断裂都是必然的。而日本更扛不住,它本土资源匮乏,一旦被封锁或者核心设施被砸毁,整个国家机器都可能停转。 这种情况下,两边都没有“打打停停”的资本,要么快速分出胜负,要么就往死里耗,根本没有中间路线。 说到底,俄乌战争的“克制”是各种偶然因素凑出来的,俄军拉胯、乌军有外援、战场空间大。但中日冲突里,历史积怨逼着人不能忍,地缘格局逼着人不能拖,军力对比逼着人只能快打,政治成本逼着人没法停。 西方智库推演了那么多场景,不管是“渐进围堵”还是“饱和打击”,最后都指向一个结论:中日之间没有“有限战争”的选项。一旦开火,就是奔着彻底解决问题去的,要么一方失去反抗能力,要么就拼到最后,那种“打几天歇几天”的消耗战,压根就不存在于这场冲突的剧本里。

0 阅读:76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