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最不希望中日开战的人,不是日本人,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这些人,而是在日本有资产有房产在日本长期居住的中国人。 在东京的池袋、大阪的难波这些地方,有不少中国人为了能有个自己的窝,那可真是拼了,他们白天干一份工作,晚上再找份兼职,一天干十几个小时,省吃俭用,就为了攒够钱买一套房子。 有的人为了买房,还背上了二三十年的房贷,每个月都得按时还钱,压力山大,对他们来说,房子就是半辈子的心血,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可一旦中日开战,这房子立马就变成了“烫手山芋”,日本房市本来就不太稳,以前还闹过泡沫破裂,房价跌了快二十年都没缓过来,要是打起仗来,房子不仅卖不出去,还可能被战火给毁了,变成一堆废墟。 可银行才不管你打不打仗呢,贷款还是得按时还,不然就得被起诉,到时候,半辈子的积蓄可能一下子就没了,想想都让人害怕。 在日本的华人里,有不少人做着跨境贸易、餐饮、便利店这些生意,有个浙江义乌的玩具厂老板老李,他厂里30%的订单都来自日本的超市,他每天都要盯着生产进度,就怕订单完不成,影响和日本客户的合作关系。 还有个广东给日本车企供应零件的张总,他天天蹲在港口,看着货轮装货卸货,就怕货物出啥问题。 可高市早苗的言论一出来,他们俩都慌了神,老李连夜缩减了生产线,只留了两个月的原材料库存,就怕到时候货卖不出去,积压在仓库里,张总则天天担心海关会突然以“敏感物资”为由,把他的货物给暂扣了。 一旦中日贸易中断了,他们的生意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瞬间崩塌,多年的心血,可能一下子就付诸东流了。 还有在东京浅草寺卖了15年章鱼烧的老王,他全家户口早就落户日本了,女儿在读研,儿子开了个居酒屋,半辈子的积蓄都投在了当地,他天天看着自己的小店,心里既自豪又担心。 自豪的是自己靠双手打拼出了这份家业,担心的是一旦打起仗来,这小店可能就得关门大吉了,到时候,一家人的生活可咋办。 现在有近十万名华人子女在日本就学,其中不少孩子是在日本出生的,中文读写能力跟国内同龄人比起来,那可差了一大截,一旦中日开战,学校肯定会停课,孩子们就没法上学了,这时候,回国转学就成了大问题。 国内的教材和教学进度跟日本都不一样,孩子们回来后,能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能不能跟上学习进度,都是让人头疼的事儿,而且转学还得办一大堆手续,什么学籍转移、户口证明啥的,想想都让人头大。 有个在日华人妈妈,她孩子在日本上小学,中文读写能力特别差,她天天担心,要是打起仗来,孩子回国后跟不上学习进度,影响未来的发展,她现在天天教孩子学中文,可孩子就是提不起兴趣,她心里那个急,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大部分在日华人的签证都跟工作或者留学挂钩,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日本就暂停过签证审批,好多人都回不了国,也留不下来,急得团团转。 要是中日开战了,签证审批肯定更严格,说不定就不能续签了,到时候,不能续签签证的人就会变成“非法滞留”,面临被遣返的风险。 而且好多华人从事的都是贸易、旅游这些跟中日关系密切的行业,2012年钓鱼岛争端的时候,就有好多华人员工被解雇了,要是打起仗来,裁员潮肯定会更猛烈,工作难保。 看着这些在日华人的遭遇,我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都是普通人,为了生活努力奋斗,可却因为国际局势的波动,陷入了这么艰难的境地,他们的房产、生意、孩子教育、签证和工作,都可能因为一场战争而化为泡影。 我们常说“国家强大,人民才有尊严”,可国家强大不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上,更体现在维护人民利益的能力上。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同胞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安全和利益跟我们息息相关,我们应该珍惜和平,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国际争端,而不是轻易地诉诸武力。 战争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它带来的只有破坏和痛苦,看看那些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们,看看那些因为战争而失去亲人的家庭,我们就会明白,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我也希望那些在日华人能够保持冷静,密切关注局势发展,做好应对准备,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考虑暂时回国避避险;如果情况相对稳定的话,也要加强自我保护,确保自身安全,毕竟生命只有一次,平安才是最大的幸福。 我希望中日两国能够早日化解矛盾,恢复和平,让那些在日华人能够重新过上安稳的生活,让他们的孩子能够在和平的环境里快乐成长,和平才是我们最应该追求的“宝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