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怕是偷着乐了——儿子Jasper如今成了家里“学历担当”,这事说出去谁不佩服。 能让孩子一路拔尖,甚至拿顶尖国际学校全额奖学金,哪是光靠运气?应采儿那9条家规早就说明白了: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吃饭不准剩饭,放学先写作业再玩。这些看着琐碎的规矩,实则在教孩子“拎得清”——知道什么该先做,什么不能糊弄。 更关键的是这对夫妻的“行动力”。为了孩子教育,说搬去上海就立刻动身,陈小春放下香港的熟门熟路,陪着孩子适应新环境;自己学历不高,就硬啃英文,就为了能跟孩子聊课本、看外文绘本。这种“我可以不完美,但我会为你拼尽全力”的劲儿,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现在总有人说“孩子优秀靠天赋”,可Jasper身上那股自信劲儿,分明是家里教出来的。参加学校活动敢用四种语言主持,遇到生人不怯场,被问问题时眼神亮得很——这背后是父母从不缺席的陪伴,是“做错了没关系但要改”的包容,是“想要什么得自己努力”的清醒。 陈小春早年常说自己“没读过多少书”,所以对孩子教育格外较真。他不懂什么教育理论,就认一个理:“我吃过的亏,不能让孩子再吃。”这种朴素的想法,反倒成了最好的教育经——不指望孩子光宗耀祖,只希望他能比自己活得更明白、更从容。 看Jasper现在的状态就懂了:优秀从来不是天上掉的,是父母弯腰陪他一步步走出来的。你可以没名校背景,也可以没太多钱,但愿意为孩子花心思、下苦功,孩子就差不了。 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普通家庭里,父母肯花心思,孩子照样能长出息。说到底,教育哪有什么捷径,不过是父母用爱和耐心,把“认真”两个字刻进孩子骨子里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