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溺爱的背后是伤害

情感简介 2025-08-21 22:17:46
“溺爱”表面是过度保护,浓浓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照顾和经验剥夺。 让人感觉到舒服的爱是投其所好。 溺爱的父母忽略孩子的想法,漠视孩子真实的需要,以“我是父母还能害你(都是为你好)”为名,不承认孩子的个人意愿,剥夺孩子对自身思考的权利,把他们的思考变成“无”。 这样的目的其实是更省力气的掌控孩子,本质上是自己教育照顾孩子能力不足,他们没有想着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道德绑架孩子,把孩子的想法圈禁起来,最好变成机器人一样,容易掌控。 过度保护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不是短期内就能看到的,而是循序渐进展示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很听话懂事,到了中学或者大学时候才出现问题。 [私信R]这种溺爱实际上是对个体的“经验剥夺”。对幼儿有过多的抑制和保护,会导致脑组织发育不良,高级神经活动紊乱。 呆滞、强迫的重复性行为或者自残等。 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自己体验尝试,在不同事件上自己做判断,选择,以培养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这样在成年之后,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会有应对危机的掌控感和勇于尝试的心,而不是失控和害怕、退缩。 被父母溺爱着的孩子,无法完成相应的成长,成为的人不是人格自由伸展长成的人,而是别人设定的提线木偶,没有自我或自我萎缩。进入社会之后,提着他们的人消失了,那么这一刻,他们就崩溃了。 [彩虹R]溺爱是以爱之名的伤害和道德绑架。 小的时候,父母说他们不行,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无力感,让他们感觉只能依靠父母,父母通过威胁恐惧的方式获得孩子的依赖,满足自己“孩子需要我”的精神需要。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在人际安全感上是有残缺的。 [请友好R]经验剥夺的“溺爱”和宠爱完全是不同的,前者带着听话就会获得,不听话就会失去的威胁,甚至有的时候会人为的去造就孩子的无能和缺陷,剥夺孩子的人际安全感,以确保孩子依赖他们。利用孩子愧疚心来绑架孩子是常用的方法。 宠爱会支持尊重孩子自己做选择,培养孩子人际安全感。 “宠”会动情。“溺爱”是无法动“情”的,是自私的忽视孩子的真实感受,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他的感受,省力气。 但父母是不会承认自己教育能力差或者自私,承认意味着否定自己。所以就说自己都是因为爱你。 溺爱还意味着操纵快感。不费力的把自己的意志变成现实,这种掌控感会让无法掌控自己人生的父母,获得一些掌控感和安慰。

0 阅读:0
情感简介

情感简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