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借了 18 万,却迟迟不还。于是我给他发信息说:“你借了我 180 万,啥时候还呢?”没想到他瞬间回复:“你是不是记错了,我只借了你 18 万啊。”看到他的回复,我心中冷笑,我当然知道是 18 万,这么说不过是想试探他的反应。看来,他并非是真忘了这笔账,那 18 万的借款金额他心里门儿清,只是装傻充愣不想还罢了。 发信息的那一刻,我盯着屏幕攥紧了手机。这18万,是我攒了五年的首付钱,去年张磊说要开餐饮店,哭着求我帮忙,说“半年内准还,还能给你分分红”,我念着大学时他帮我垫付学费的情分,毫不犹豫转了钱,连借条都没让他写 。可半年过去,他不仅没提还钱,朋友圈还天天晒新店开业的热闹场景,我旁敲侧击问过两次,他要么说“资金周转不开”,要么就装没看见,直到这次我故意把金额说大,才炸出他的真实态度。 我深吸一口气,回复他:“是我记混了,确实是18万。你店开了也快一年了,我最近要买房,首付还差些,你看能不能先还我一部分?”消息发出去,却石沉大海。直到晚上十点,张磊才回复:“兄弟,真对不住,最近店里生意不好,还欠着供应商的钱,实在没钱还你,再等等行不行?”我看着这条消息,想起前几天刷到他朋友发的视频,他刚换了辆新车,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 第二天,我去了张磊的餐饮店。店面装修精致,客人络绎不绝,收银台的服务员正忙着收款,完全不像他说的“生意不好”。张磊看到我,脸色有些不自然,赶紧拉我到角落:“你怎么来了?有话咱们微信说。”我指着店里的热闹景象:“这就是你说的生意不好?你换新车的时候,怎么没想过我还在为首付发愁?”他眼神闪躲,低声说:“那车是我爸妈给我买的,跟店里没关系。” “没关系?”我拿出手机,翻出去年的转账记录,“这18万,是我准备买房的钱,你说半年还,现在都一年了,你要么还钱,要么给我写个借条,约定还款日期,不然我只能走法律程序。”张磊见我态度坚决,终于松了口:“我现在能还你5万,剩下的13万,我给你写借条,三个月内还清,行吗?”我看着他,点了点头——能要回一部分,总比一直拖着好 。 拿到5万和借条,我心里踏实了些。回家的路上,想起大学时的点点滴滴,张磊家境不好,我经常请他吃饭,他没钱交学费,我帮他垫付,那时候我们无话不谈,没想到现在会因为钱闹到这个地步。妻子安慰我:“别难过,不是所有朋友都能一直走下去,至少你看清了他的为人,以后别再轻易借钱出去了。” 三个月后,张磊果然按时还了剩下的13万。他还特意请我吃饭,席间不停道歉:“兄弟,对不起,之前是我不对,不该拖着不还钱,你别往心里去。”我看着他,心里五味杂陈:“钱还了就好,以后做事别光顾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的难处。” 经历这件事,我再也没轻易借过大额钱财给别人。后来有朋友向我借钱,我都会先了解清楚用途,再根据关系亲疏决定是否出借,并且一定会让对方写借条,约定好还款日期和利息 。有人说我“变得斤斤计较”,但我知道,这不是计较,而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亲兄弟还明算账,朋友之间只有把金钱往来理清楚,才能让友谊长久。 现在,我和张磊还保持着联系,但再也回不到以前的亲密。偶尔见面,聊聊各自的生活,不再提钱的事。我明白,有些友谊,可能会因为金钱产生裂痕,但只要双方都愿意弥补,依然能保持表面的平和。而我,也从这件事中学到了重要的一课:帮助朋友要量力而行,守住底线,才能既不委屈自己,也不伤害他人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老家亲戚借钱 同事借钱
一香港网民发帖称,移民国外的朋友整天问啥时候过去?他表示忍它很久了,不得不问候它
【86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