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我们开天价他们也只能乖乖购买!”1993年,由于技术原因,中国花费了3.8亿美元从欧美购买了一台燃气轮机。可是,短短25年后,中国成功打破了欧美长达70年的垄断,成功制造出了燃气轮机的一级静叶。 那会儿国内电厂里大多是欧美产的燃气轮机,小到一个叶片都得靠进口,而且这东西是别人的知识产权,中国人连碰都不能碰。设备坏了更要命,必须请外国专家来修,人家坐飞机住酒店的钱得我们掏,修的时候还把中国技术人员撵得远远的,生怕多看一眼。 而它的重要性说是 “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一点不夸张,发电、造船、化工都离不了,尤其电厂里要是没它,根本发不出稳定的电。 当年上海漕泾电厂那点事儿在电力行业传得人尽皆知,2009 到 2011 年这三年,光修两台美国 GE 的燃气轮机就花了 3.83 亿,比电厂总投资的 13% 还多。 华能金陵电厂更惨,跟 GE 签的维修合约,2008 年一年就交了 3600 万维修费。华电戚墅堰电厂的师傅说,他们那机器小修一次 1200 万,中修就得 5600 万,修完还得额外每年掏 2200 万买新零件,那些叶片修几次就报废,根本没得选。 上海临港燃机更夸张,跟西门子签的协议,一年维修费平均 1.2 亿,2011 年直接花到 1.8 亿,好多电厂就这么被设备和维修费拖得亏到底朝天,可除了忍没有别的办法,核心技术捏在别人手里,腰杆就是硬不起来。 谁也没想到,那些外国人的狂话反倒把中国人的骨气逼了出来。从 2000 年开始,一群工程师暗暗发誓要自己造,可这条路难到让人绝望。 就说那个被吹得神乎其神的一级静叶,得在 1400 度的高温里工作,比炼钢炉温度还高,还得扛住巨大的离心力,形状精度得控制在 0.02 毫米以内,比头发丝还细。 更要命的是叶片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冷却小孔,几十个孔位置差一点都不行,当时全世界就美、德、日能造,技术捂得比金子还严实。 研发那十几年,真是用钱堆、用命拼出来的。叶片用的单晶高温合金,温度控制差一度就全废了,前前后后报废的半成品能堆成小山。 中科院金属所的团队为了搞出合用的材料,天天泡在实验室,终于在 2018 年拿出了第三代单晶高温合金,耐高温能到 1100 度以上,这才迈过了第一关。 后来造 “太行 110” 燃气轮机的时候,燃烧室总出问题,高温气流在里面乱撞跟 “哪吒闹海” 似的,容易把机器震坏,没经验可学,科研人员就用笨办法一点点试,终于摸准了燃料配比,不仅解决了振荡问题,燃烧效率还超过 99%。 2018 年之后好消息一个接一个,2020 年 “太行 110” 总装下线,2023 年通过验证,单台运行超过 7000 当量小时,累计跑了 14000 小时,一点问题没有。 东方电气的 G50 燃气轮机也在 2023 年投了商业运行,填补了空白。到 2025 年,东方汽轮机厂正式宣布,咱们完全自主的一级静叶造出来了,性能跟欧美货一样好,成本却降了 40%,当年说风凉话的外国专家彻底没声了。 更解气的是,现在轮到我们当 “卖家” 了。2023 年俄罗斯被西方制裁,美国 GE 答应给的燃气轮机不给了,北极 LNG-2 项目卡了脖子,急得他们到处找货,最后找上门来买我们的 GT-25000 燃气轮机,一下订了 20 台,总价值上亿美元。 这批设备运过去,直接帮他们第一条生产线投产,第二条线也跟上了,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才算没崩盘。要知道以前我们出口燃气轮机多是小国,现在能卖给俄罗斯这种大国,说明咱们的技术真进了高端市场。 这些年的变化藏在数据里,2010 年咱们一年才出口 15 台燃气轮机,进口却要花 10 亿多美元;现在不光能满足国内需求,“一带一路” 国家都来买我们的设备。 国产化带来的好处太实在了,整机国产化率每提 10 个点,全生命周期成本能降 28%,一年能少花 15 亿美元外汇,还带动了 112 家供应商升级,光高温合金企业就多了 2300 个工作岗位。 以前电厂被维修费压得喘不过气,现在用国产设备,修起来方便还便宜,不少电厂终于扭亏为盈了。 想想当年外国人修机器不让我们看,现在我们的工程师能去俄罗斯帮他们调试设备;当年 3.8 亿美元买一台还得看脸色,现在我们的燃气轮机效率比进口的还高 2-3 个百分点。 这哪是一个叶片的突破啊,是中国制造业从跪着到站着的逆袭。那些年吃的苦、花的钱都没白费,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核心技术买不来、求不来,别人越卡脖子,我们越要争口气,这口气我们争回来了,而且争得漂亮!
“给中国100年也造不出来,我们开天价他们也只能乖乖购买!”1993年,由于技术
云景史实记
2025-09-27 02:10: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