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1980年代末的中东,沙特阿拉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彼时,两伊战争持续多年,战火在波斯湾沿岸蔓延,整个阿拉伯半岛成为外界公认的“火药桶”,沙特这个石油富国,虽有充足的财政资源,却在国家防务上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伊朗导弹偶尔袭扰沙特边境,伊拉克则在沙特北部虎视眈眈,沙特的安全需求日益迫切,但传统盟友美国和欧洲却因各种政治考量迟迟不肯出售射程足够远的先进导弹,美国方面尤其谨慎,担心此举会加剧地区军备竞赛,并影响其在中东复杂棋局中的整体布局,因此,沙特长期以来只能依靠外围防御和有限的进口装备维持安全,却始终无法获得决定性威慑力。 面对这种困境,沙特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突破口,1980年代中期,沙特的国防部长苏尔坦亲王最终把目光投向了东方,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急需外汇储备,同时在武器装备研发上已取得显著进步,沙特代表团在极其低调的安排下,通过第三国转道前往中国,与中国相关部门展开多番磋商,中国在冷战格局下同样希望扩大外交空间、推动军贸出口,经过一系列保密谈判,沙特看中了中国自主研发的东风-3中程弹道导弹,东风-3导弹射程覆盖中东大部分战略要地,技术参数完全达到了沙特对威慑力的需求。 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沙特以每枚一亿美元的高价,一口气采购了三十五枚东风-3导弹,总交易额高达三十五亿美元,除此之外,沙特还获得了技术支持与后续维护服务,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交易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沙特选择以现金结算,并将大批美元现钞装入集装箱,通过海上渠道秘密运往中国,这种以实物现金支付大额军购的方式,在当时国际军贸史上极为罕见,也从侧面反映了沙特对这笔交易的高度重视,中国方面收到款项后,迅速组织生产,将导弹逐步拆解成零部件,伪装成普通大型设备,通过货轮分批运送至沙特港口。 导弹抵达沙特后,沙特方面投入巨资修建了专门的导弹基地,中国工程师也被派往沙特现场协助组装、调试导弹系统,并对沙特士兵进行操作培训,整个部署过程历时数月,严格遵循保密程序,至此,沙特才真正拥有了覆盖伊朗、伊拉克及周边国家的中程打击能力,苏尔坦亲王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沙特终于打破了对西方高端军事装备的长期依赖。 时间进入1990年,海湾局势骤然生变,伊拉克在萨达姆·侯赛因的指挥下,突然出兵入侵科威特,沙特作为科威特的邻国,首都利雅得一度处于威胁前沿,面对伊拉克军队在边境大规模集结,沙特果断启动了东风-3导弹系统,在这场区域安全危机的紧要关头,沙特决定向外界公开展示其新获得的中程导弹实力,沙特国家电视台罕见地播出了沙漠基地内东风-3导弹列阵待发的画面,镜头下导弹发射架高耸,配合解说详细介绍射程参数和作战能力,这一举动立刻震慑了伊拉克高层,伊拉克指挥系统很快获悉沙特拥有具备远程打击能力的大型弹道导弹,巴格达等核心目标已全部处于打击范围之内,这种现实的威慑,迫使伊拉克重新权衡战略,调整了对沙特的进攻计划。 沙特的这场“东风行动”并未真正发射导弹,便实现了预期的战略目标,伊拉克军队进攻势头立即受挫,避免了沙特本土遭遇更大规模冲突,对于沙特而言,三十五枚东风-3导弹成了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沙特也因此在后续的多边谈判和地区事务中获得了更高的话语权,东风-3导弹成为沙特军事体系的重要支柱,并带动了沙特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沙特此后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并逐步推进装备现代化,东风-3导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镇国之宝”。 这笔交易对中国带来的影响同样深远,三十五亿美元的外汇收入,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极高的经济意义,中国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国防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发展之中,极大缓解了当时外汇紧张的局面,东风-3导弹顺利出口,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中程弹道导弹领域的技术水平,中国借助沙特这一重要客户,打开了中东军贸市场的大门,此后,越来越多的中东国家开始关注并采购中国武器装备,中国与沙特的双边关系,也因这笔交易迅速升温。
1988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35枚东风-3导弹,35亿美金
青衫栀幽音
2025-09-28 01:54:3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