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五名委员全票通过,最终裁定中国产渣罐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并对美国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项持续14个月的调查终于尘埃落定,意味着美国将对中国渣罐征收高额反倾销和反补贴税。 别以为渣罐是啥不起眼的 "小玩意儿"。这东西轻则几十吨,重则上百吨,是钢铁厂炼钢厂的 "命根子",得扛住上千度高温,还得经得起钢渣反复冲刷,没点真技术根本造不出来。美国放着一堆大议题不管,偏偏死磕这铁罐子,到底图啥。 答案藏在今年两次 "吓人" 的初裁里。3 月,美国商务部先扔出颗炸弹:中国涉案企业全按 "不利可得事实" 算,临时反补贴税率直接飙到 226.16%! 啥意思,相当于卖 100 块的罐子,得额外交 226 块的税。才过 3 个月,6 月 11 号反倾销初裁又来补刀:倾销幅度 194.43%!两个数字叠在一起,等于直接把中国渣罐赶出美国市场。 这波操作看着狠,实则暴露了美国的 "致命伤"— 自家钢铁产业早就 "瘸腿" 了。 要知道,美国曾经也是钢铁巨头,可这些年一门心思搞金融、玩高科技,把炼钢、造装备这些 "苦活累活" 全往外推。 2000 年至今,美国钢铁产能利用率就没真正满过,2023 年更是跌到 65%。中小型配套厂要么倒闭,要么转去做高端生意,能造渣罐这种 "重家伙" 的企业,全美国掰着手指头都能数过来。 中国渣罐为啥能打进美国,不是靠 "低价倾销",是真有底气。全球 70% 的渣罐产能都在中国,从特种钢材冶炼到巨型铸造、精密加工,一条线全搞定。 钢厂要啥规格,咱能立马定制;坏了要修,配件三天内就能送到。反观美国本土企业,不仅造得慢,价格还比中国高两倍多,根本没竞争力。 美国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可它不想着怎么补短板,反而拿起了 "贸易大棒"。可这棒子挥下去,先疼的竟是自己。 美国钢铁厂早就习惯了用中国渣罐,一旦断供,立马就得 "停摆"。想找替代?欧洲的钢铁企业自己都顾不过来 —2023 年欧洲钢铁企业的能源成本是中国的 3 倍,造渣罐根本不赚钱,谁愿意接这活儿 找印度、东南亚?他们连像样的大型铸造厂都没有,想造都造不出来。到头来,美国钢厂要么花天价买本土次品,要么就得减产停工,损失的还是自己。 更有意思的是,这波操作跟美国之前的 "套路" 如出一辙。当年中美关税战,美国加税加得欢,最后发现自己超市里的日用品全涨价,只好偷偷把成本转嫁给欧洲。 这次死磕渣罐,还是想故技重施:逼中国退出后,再压欧洲企业涨价供货,自己坐收渔利。可欧洲早就被俄乌战争耗得元气大伤,哪还有力气当 "冤大头" 说白了,美国这是在 "自欺欺人"。它怕的不是中国渣罐,是中国制造业的 "全链条韧性"。从芯片到渣罐,从高端装备到基础配件,中国早就形成了别人拆不散、打不垮的产业生态。你制裁高端芯片,中国就搞自主研发;你死磕低端渣罐,中国转头就能开拓东南亚、非洲市场。 反观美国,看似在 "保护本土产业",实则是在掩盖自己的产业空心化。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没有熟练的技术工人,没有合理的成本控制,就算把中国企业全赶出去,本土产业也撑不起来。就像当年美国制裁光伏产业,最后反而让中国光伏占领了全球 80% 的市场,自己至今都依赖进口。 这桩渣罐 "公案",说到底就是美国的一次 "战术挣扎"。在高端制造围堵不了中国、基础产业又拼不过中国的情况下,只能找个细分领域 "刷存在感"。 可越挣扎,越暴露自己的虚弱 —真正的产业强大,从来不是靠 "筑墙" 挡住别人,而是靠 "修路" 壮大自己。
王一博。你也千万别去割双眼皮。实在是太难看了。
【1评论】【2点赞】
用户13xxx31
不卖给美国,让它自己想办法,如果以后想买,加价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