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为何支持郝龙斌而非郑丽文?台名嘴邱毅一爆料,洪秀柱在本次党主席改选中,支持的对象就是郝龙斌,而不是与其理念相近的郑丽文? 此次选举创下国民党史上最混乱主席改选纪录,原本9人登记参选,最终6人完成程序,首场电视辩论后,郑丽文凭借“改革派”形象与“我是中国人”的鲜明立场,在网络民调中以66%的支持率碾压对手,而郝龙斌仅得5%。但国民党选举的核心战场从来不在网络声量,而在45万党员中掌握实权的派系票仓。 郝龙斌的逆袭密码藏在派系联盟里。其父郝柏村曾任台军参谋总长,退役将领黄幸强、李翔宙等“黄复兴系统”大佬公开站台,直接掌控台北、桃园等地20余万党员选票。 赵少康退选后转而支持郝龙斌,两方选票池合并后形成规模效应。更关键的是,韩国瑜虽未直接参选,却通过立法院长身份协调南部县市长表态,卢秀燕虽称不参选仍点名郝龙斌“能代理地方事务”。这种自上而下的派系整合,让郝龙斌在短短三天内完成从“民调阿斗”到“派系宠儿”的蜕变。 郑丽文的崛起本质是蓝营基层对改革的渴求。她提出废除“人头党员”、推动蓝白深度合作、培养新生代执政团队等主张,直指国民党长期存在的派系垄断提名权、利益输送等积弊。 在两岸议题上,她强调“不统不独,让百姓安居乐业”,虽未明确提统一,但反对“台独”的立场获得中间选民支持。 反观郝龙斌,其竞选策略完全围绕“维稳”展开。他缺席关键辩论,转而密集拜访地方派系,承诺“为卢秀燕服务”“不参与2028选举”。在两岸关系上,他延续父亲郝柏村的“对等沟通”论调,既不触碰统一红线,也避免激怒深绿选民。 这种“安全牌”打法虽遭年轻世代批评为“保守傀儡”,却精准契合了党内大佬“保基本盘、防改革派崛起”的深层诉求。 作为统派旗帜性人物,洪秀柱的支持对象选择充满戏剧性。2021年党主席选举时,她曾在最后关头力挺朱立伦,导致气势更盛的张亚中败选。此次她再次放弃理念相近的郑丽文,转而支持郝龙斌,背后是多重利益的权衡。 派系压力不容忽视。郝龙斌阵营整合了黄复兴系统、战斗蓝资源及南部地方派系,这些势力在2024年败选后急于巩固话语权。洪秀柱深知,若改革派上位,派系长期掌控的提名权、利益输送管道将面临清算。 历史教训刻骨铭心。2016年“换柱风波”中,她因缺乏派系支撑被临阵撤换,此次选择郝龙斌,实为避免重蹈覆辙。其三,两岸议题优先级下降。当前蓝营基层更关注2026年县市长选举,对统独议题的热情远低于对派系公平的诉求,郝龙斌的“不碰红线”策略反而成为优势。 这场选举暴露的不仅是个人选择,更是国民党面临的根本性矛盾。民调显示,超过六成民众对蓝营改选“极度失望”,年轻人用脚投票转向民众党,传统支持者则因派系内斗而离心。 郝龙斌若当选,虽能暂时维系派系平衡,却可能错失改革窗口期;郑丽文若上位,虽能推动革新,但缺乏派系支撑的改革极易沦为空谈。 更值得警惕的是,民进党正密切观察这场内斗。2025年7月大罢免中,绿营25比0全胜的局面已显示其执政优势。若蓝营继续沉迷于派系分赃,2028年大选恐将重演2024年败局。 洪秀柱的选择,是个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还是蓝营集体沉沦的缩影?当派系利益凌驾于政党发展之上,当“维稳”成为比“革新”更优先的选项,国民党的未来究竟该走向何方? 这场选举留下的,不仅是胜负悬念,更是一个老牌政党在历史十字路口的艰难叩问。那么,你们如何看待这场派系与理念的博弈?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洪秀柱为何支持郝龙斌而非郑丽文?台名嘴邱毅一爆料,洪秀柱在本次党主席改选中,支持
鉴清评趣
2025-09-28 11:47: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