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乌克兰、德国、英国和美国进行打击,从而引发全球性毁灭。 这话听着脊梁骨发凉,可真能信吗?毕竟核按钮一按,哪有赢家?但要说这纯粹是吹牛,好像又没那么简单。这狠话里藏的门道,可比表面的霸气复杂多了。 先看撑起这话的底气,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的数据摆着,全球12241枚核弹头里,俄罗斯攥着4309枚军用库存弹头,比美国还多出六百多枚。 更别提“萨尔玛特”导弹已经交付部队,“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的试验也快收尾了,这些可不是橱窗里的摆设,是实实在在的威慑家底。 俄乌冲突拖到2025年9月,早就不是初期的闪电战模样。 俄罗斯前线伤亡夏天就突破了百万,乌克兰那边虽然流离失所九百多万人,却还在接收德国新移交的“爱国者”防空系统,算上之前的已经有5套在运行,西方援助没彻底断供,战场陷入胶着。 这种时候喊出核打击,更像给西方划红线——毕竟2024年马克龙刚提过“不排除派西方军队”,普京立马就放话战略核力量处于全面准备状态,梅德韦杰夫的话不过是这种威慑逻辑的延续,本质是用核兜底,阻止冲突进一步升级。 被点名的四个国家,每一个都踩在俄罗斯的敏感点上。 乌克兰不用多说,冲突的直接当事方,俄罗斯2014年吞了克里米亚,2022年又宣布拿下四个州,要是真战败,这些既得利益可能全泡汤,用核威胁兜底领土诉求再直接不过。 德国则是欧洲对乌援助的主力,不仅送防空系统,还在推进军费涨到GDP的2%,梅德韦杰夫2024年就反复把柏林列为潜在目标,无非是想敲山震虎,毕竟64%的德国人反对拥核,民众的反核情绪是可乘之机。 英国作为北约的“反俄急先锋”,常年跟着美国拱火,而美国更是背后操盘手,从武器到资金一路支援,打这两个国家的旗号,等于直接警告北约核心圈。 这种用核狠话施压的套路,俄罗斯早有先例。 2022年冲突爆发首日,普京就提过核打击的可怕后果,三天后直接命令核力量进入特殊战备状态,跟现在的话术如出一辙。 2024年3月普京国情咨文里那句“干预俄国内政将遭遇核冲突”,也是对着西方派兵言论来的。 梅德韦杰夫作为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他的话从来不是个人观点,而是俄罗斯官方战略的“传声筒”,毕竟常规军力上,俄罗斯面对整个北约确实不占优,核武就成了维持平衡的唯一筹码。 兰德公司早分析过,低当量核武器在俄罗斯战略文化里本就占关键位置。 有意思的是,这狠话里的水分也很明显。全球近90%的核武集中在俄美手里,真动起手来没有赢家,俄罗斯不可能不清楚。 2025年6月《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快到期,俄美都在推进核武现代化,这时候喊核打击,更像为条约谈判攒筹码。 而且德国民调里,就算被反复威胁,反对在美国基地部署核武的比例还占52.7%,西方内部本就有分歧,俄罗斯不过是想放大这种分裂。 再看战场现实,俄罗斯2025年虽然在前线推进,但伤亡惨重,真要动用战略核武,首先得跨过国内那道坎——毕竟核弹头一亮,国际制裁只会更狠,本就吃紧的经济根本扛不住。 梅德韦杰夫自己也说过核武是防御工具,不是进攻武器,这话更像给威慑定调。就像冷战时美苏互相秀核肌肉,从来都是点到为止,真要掀桌子,谁都没好处。 乌克兰那边刚换回上千具阵亡士兵遗体,双方都有止损的念头,这时候喊核末日,更像是给谈判桌上加砝码,而不是真要按下按钮。 说到底,这狠话是军事压力、外交博弈和国内情绪的混合体。有核武库撑着底气,有战场胶着催着施压,还有国际谈判赶着要筹码,每一层都算得明明白白。 喊得越凶,越说明俄罗斯不想真走到那一步——毕竟真要世界末日,第一个跑不了的,就是抛出这话的人。
梅德韦杰夫:一旦战败,就用核弹攻击4个国家,让世界进入末日,将动用战略核武器针对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28 11:50: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