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给歌妓上课教写诗:半年苦学仍打油,才子无奈赞歌喉 晚唐诗人温庭筠,以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的绮丽词风闻名,更以才思敏捷著称 —— 据说他能 “八叉手而成八韵”,时人称之为 “温八叉”。这位才高八斗的文人,却有个特别的爱好:常去长安的 “销金窟” 青楼,给歌妓们讲授诗词创作,想让这些身处风尘却热爱文字的女子,多些雅趣。可一场持续半年的教学,却因一位歌妓的 “独特天赋”,闹出了段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 那时,“销金窟” 里有位名叫阿鸾的歌妓,生得明眸皓齿,唱歌时嗓音如黄莺出谷,一曲《霓裳》能让满堂宾客沉醉。可她偏偏对写诗着了迷,听闻温庭筠来授课,第一个报了名,还特意备了纸笔,发誓要学好作诗,将来也能 “以诗会友”。 温庭筠见阿鸾态度恳切,便格外用心教她。从《诗经》的 “赋比兴”,到唐诗的平仄韵律,他掰开揉碎了讲,还手把手教她炼字 —— 教她写 “春”,便让她观察庭院里的桃花、檐下的燕子;教她写 “愁”,便让她体会离别时的不舍、独处时的孤寂。阿鸾学得格外认真,每天除了陪客唱歌,其余时间都在背诗、练字,指尖磨出了茧子,也从不叫苦。 可半年过去,温庭筠检查功课,却差点被阿鸾的 “诗作” 逗笑。那天,他让阿鸾以 “秋日赏菊” 为题写诗,阿鸾低头琢磨半天,一笔一划写下:“秋风吹得菊花开,黄的白的真可爱。若问哪朵最好看,都想摘来插鬓钗。” 字句直白如白话,连最基础的平仄都不对,活脱脱一首打油诗。 温庭筠拿着诗稿,皱着眉问:“阿鸾,我教你半年,从平仄到意境,哪样没讲?你怎么还写这样的句子?” 阿鸾红着脸,小声辩解:“先生,我也想写得文雅些,可一拿起笔,脑子里就只有‘真可爱’‘想摘来’这些话,那些‘雅词’总也记不住……” 说着,她怕温庭筠生气,连忙补充:“不过先生教我的诗,我都能背下来!您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还有您写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都背得滚瓜烂熟!” 说完,还忍不住哼起了自己改编的调子,把唐诗唱成了小曲,嗓音清亮,节奏轻快,竟比平日里唱的艳曲还多了几分韵味。 温庭筠本想再说几句,可听着阿鸾的歌声,看着她委屈又认真的模样,顿时没了脾气,反而无奈地笑了。他摇着头,把诗稿还给阿鸾,叹道:“朽木不可雕也!这诗啊,你怕是这辈子都学不会了。可话说回来,这朽木还挺会唱歌 —— 你把诗唱成曲,倒比写出来更动人。” 阿鸾一听,眼睛瞬间亮了:“先生是说,我唱歌比写诗厉害?” 温庭筠点头:“可不是嘛!你这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吃,好好唱歌,比硬学写诗强多了。” 周围的歌妓们也跟着起哄:“阿鸾,别学写诗了,以后咱们请温先生教你写歌词,你唱出来,保准比谁都火!” 阿鸾想了想,觉得温庭筠说得在理,便笑着把诗稿收起来:“那我就不费那劲学写诗了!以后先生教我写歌词,我唱给您听!” 此后,温庭筠果然开始教阿鸾写歌词,阿鸾把生活里的点滴都融进歌词里,再用她清亮的嗓子唱出来,竟成了 “销金窟” 的招牌 —— 客人来此,都要听她唱一首 “温先生写的词”,才算没白来。 这段 “教诗不成改教歌词” 的趣事,很快在长安文人圈传开了。有人调侃温庭筠:“温八叉也有教不会的学生?” 温庭筠却笑着回应:“教书要看天赋,阿鸾的天赋在歌喉不在诗笔,何苦逼她?能让她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传递文字的美,不也很好吗?” 而阿鸾也始终记得温庭筠的话,用歌声把那些雅致的词句,唱给了更多人听,成了长安城里一段独特的 “诗与歌” 的佳话。
温庭筠给歌妓上课教写诗:半年苦学仍打油,才子无奈赞歌喉 晚唐诗人温庭筠,以“小
体育热点追踪者
2025-09-28 12:04:09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