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毛主席找周总理谈话,突然说道:洪学智被搞到哪里去了? 洪学智出生于1913年安徽金寨一个穷苦农民家,小时候就辍学当学徒,生活挺苦的。1929年他参加红军游击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商南起义,当了分队长。1930年后在红25军从班长干到连长,1932年随部队进鄂豫皖苏区,参与创建川陕苏区和反围剿作战。那时候打仗频繁,他在前线冲锋,积累了不少经验。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在强渡嘉陵江、土门和包座战役中立功,还管粮草供应和联络少数民族,帮红军扩大影响。7月他接应中央红军,筹集物资,得到刘少奇表扬。这些事让他在部队里崭露头角,成了可靠的后勤骨干。 1937年到陕北后,因为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历史问题,他和许世友等人想离开延安打游击,挨了批评。毛主席接见他们,给了改正机会,让他留在延安学习。这次见面是洪学智和毛主席的第一次接触,从那以后他进抗日军政大学,当了支队长、副大队长、团长和副校长。抗日战争爆发,他上前线,在华北作战立功。解放战争中,他指挥渡江作战,部队顺利推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当志愿军副司令员,1951年调后勤司令部司令员。那时候美军有制空权,运输线常被炸,他推广炒面口粮,推行昼伏夜出制度,加强防空,建立可靠补给线,为志愿军胜利提供保障。彭德怀后来赞扬他和高岗贡献大。 1953年战争结束,洪学智回国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授上将军衔,1956年当部长。他总结抗美援朝经验,推动解放军后勤现代化。那几年他工作出色,但1959年因彭德怀问题牵连,被撤职。1960年调吉林省农业机械厅厅长,1962年机构精简后任重工业厅厅长。在地方上他没闲着,推动工业发展,指导工厂生产,提高效率,为吉林工业化出力。即便职位变了,他还是保持对党的忠诚,一心搞建设。 1971年9月13日林彪事件后不久,毛主席在中南海和周总理谈话时,问起洪学智的下落。周总理通过沈阳军区了解情况,发现洪学智在吉林工作得不错,推动重工业。周总理汇报后,毛主席表示满意。这次问起不是第一次,早年毛主席就关心过洪学智,从延安时期给学习机会,到抗美援朝派他管后勤。洪学智在志愿军后勤工作时,本想留在前线,但服从命令去后方,干得有板有眼。毛主席1954年还和他聊过,不愿做后勤的事,洪学智说那是命令,得执行。毛主席笑他怕命令,其实洪学智就是那种哪里需要去哪里的类型。 洪学智在吉林期间,积极抓重工业,组织生产,帮地方经济起色。那时候国家正恢复秩序,林彪事件后高层调整干部,毛主席问起他,体现了老一辈对战友的挂念。周总理查实后,安排关注,确保他工作稳定。这事也反映出洪学智的韧劲,即使下放到地方,也没抱怨,埋头干活。早年长征时他管粮草,抗美援朝管补给,一辈子在后勤上发力,成了解放军现代后勤的开创者。他的经历挺接地气的,从穷小子到上将,再到地方厅长,始终踏实。 1977年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洪学智选为中央军委委员,重返军队。9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领导军工生产,为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准备物资。改革开放后,他推动军工企业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促进经济。1988年恢复军衔,邓小平给他第二次授上将军衔,他成首位两次获此衔的将领。晚年他出访国外,推动外交,80年代访美时幽默说自己抗美援朝时毕业于美国空军学校,逗乐大家。他的贡献主要在后勤,从红军到志愿军,再到军工,一脉相承。
1971年,毛主席找周总理谈话,突然说道:洪学智被搞到哪里去了? 洪学智出生于1
小史论过去
2025-09-28 12:12: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