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知青马爱茹为返城,狠心与丈夫离婚,抛下6岁女儿,一人回了天津。哪知,35年后,意外碰见前夫。刚想上前攀谈,却被一名女子一把推开,恶狠狠怼道:“我们不认识你!” 马爱茹的经历,说白了就是那批知青的缩影。六十年代末,她十八岁,从天津响应号召去河北邢台插队落户。刚到农村,她适应不了天天锄地挑粪的苦日子,手上起泡,脸晒黑瘦一圈。农村生活单调,她跟当地小伙范志刚处对象,很快就结了婚。1972年,女儿范玉香出生,一家三口挤在土坯房里,靠挣工分过日子。范志刚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干活卖力,马爱茹一边带孩子一边下地,日子虽苦,也算安稳。知青政策变来变去,她总想着回城,但机会没来。直到1978年,国务院那份关于知青的规定一出,已婚知青可以通过离婚返城。这消息像炸弹,马爱茹抓到一根救命稻草。 返城指标就一个,马爱茹纠结了几天,还是选了自己。1979年,她跟范志刚办了离婚手续,把六岁的范玉香留给前夫。那时候,农村户口转非难上天,带孩子回城几乎不可能。她收拾行李,坐上驴车离开村子,火车一晃就回了天津。范志刚那边,一个人拉扯女儿,生活更紧巴。范玉香小小年纪就懂事,帮父亲干家务,烫伤了胳膊留了道疤。马爱茹进国棉三厂当纺纱工,工资稳定,吃上白面馒头,骑上自行车上下班。表面上看,她过上了城里日子,可心里总有块疙瘩。户口政策卡得死,她试过接女儿来天津,全都泡汤。1983年,范家为躲超生罚款,从邢台迁到保定,原村子还遭洪水毁了,马爱茹彻底断了音讯。 她没闲着,在天津报纸上登寻人启事,花掉不少积蓄,可石沉大海。范玉香长大后,跟着父亲辗转保定,学着自立门户。童年缺失母亲的影子,让她心里埋下怨气。范志刚身体一天天差,2009年走时,留了段录音,给女儿说别恨了。马爱茹这些年,工作退休,糖尿病缠身,日子平淡。她偶尔翻旧照片,照片上知青合影褪色,字迹模糊。时代变了,知青故事成往事,可那段断裂的亲情,像根刺。2014年,马爱茹去天津医院看牙,意外撞上前夫范志刚。他拄拐杖,头发花白,她认出他,想上前搭话。没想到,身边的范玉香冲上来推开她,直说不认识。这一下,把马爱茹打蒙了。三十五年啊,女儿从小孩长成大人,那推搡不是一时气愤,是积压多年的痛。 重逢来得突然,去得也快。马爱茹牙痛没好,身体下滑,住院查出糖尿病并发症。护士联系上范玉香,她犹豫了会儿,还是来了。母女俩坐着聊,马爱茹讲回城后的不容易,寄信寻人的努力。范玉香听着,摸着胳膊上的疤,没多言语。几天后,马爱茹病情恶化,昏迷过去。范玉香守床头,翻母亲的旧日记,里面夹着知青照片,写满歉意。她想起父亲的录音,泪下来了。马爱茹没挺过去,去世后,范玉香去葬礼,放了束白菊花,里面掺几颗野酸枣,那是父亲坟上的东西。这事搁谁身上,都得感慨。知青返城,本是为前途,可代价是家庭碎了。马爱茹的选择,自私点说没错,她得活下去。但对女儿,那伤口一辈子好不了。范玉香最后释怀了点,可亲情这东西,丢了就找不回原样。 这故事听着心酸,搁现在人看来,时代逼的吧。知青一代,很多人摊上类似事,离婚返城成常态。天津红桥区那年,知青离婚案上百起,大多扔下孩子。政策是好心,解决知青问题,可忽略了人情味。马爱茹不是坏人,她也苦,农村八年,磨掉她多少锐气。范志刚呢,老实扛起责任,没怨言。范玉香最难,长大后懂事,却没法抹掉童年空缺。重逢那刻的推开,像一面镜子,照出时间怎么改变人。社会进步了,户口松绑,通信方便,可过去的事,终究是疤。想想看,要是早几年政策宽点,这家会不会散? 时代洪流里,个人渺小,马爱茹的故事就是例子。她从知青变工人,退休养老,可缺失的母女情,填不上。范玉香嫁人过日子,偶尔忆起小时候的灶台烫伤,就叹口气。范志刚走得早,没见上重逢那天。要说教训,就是选择总有代价,别光看眼前。知青返城潮,造就多少破碎家庭,数据上说,全国知青超千万,返城离婚案数不清。马爱茹这事,上了报纸,提醒后人,亲情比饭碗重。搁今天,离婚带孩子容易多了,可那痛,还是一样疼。
1979年,知青马爱茹为返城,狠心与丈夫离婚,抛下6岁女儿,一人回了天津。哪知,
小史论过去
2025-09-28 12:12:16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