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钥匙里的人情账 握着手机,同事抱怨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我盯着桌上的车钥匙,哭笑不得。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五次有人借车,前几次要么回来车座上沾着污渍,要么里程数莫名多了几十公里,这次更离谱,借车人倒打一耙,把没油的锅甩给我。 正烦着,工位旁的老张凑过来,拍了拍我的肩膀:“小陈,我早就跟你说,车这东西不能随便借,你就是心太软。” 我叹了口气,想起第一次借车的情景。去年刚买车,同部门的小李说要去接老家来的父母,我爽快地把钥匙给了他,结果他回来时不仅没洗车,还把后备箱蹭掉一块漆,只轻描淡写说了句“不好意思”,最后还是我自己花了五百块补漆 。 本以为借车风波就此过去,没想到这次同事借车还车没加油,第二天又来借,我想着都是同事,没好意思拒绝,只是没提前说油的事,竟落得个“不近人情”的名声。中午吃饭时,这事在办公室传开了,有人说我“小气”,也有人替我抱不平:“借车还车加满油是基本礼仪,哪有还车空油箱还反过来指责车主的道理?” 下午,借车的同事主动找我道歉,说自己早上急着去办事,没顾上看油表,发现没油后一时着急才说了气话。我看着他诚恳的样子,心里的气也消了大半:“没事,下次借车记得还车时加满油就行,大家都是同事,互相体谅。” 他连忙点头,还主动提出要帮我把油加满,这事才算告一段落 。 经历这件事后,我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好说话,才让别人觉得借车是理所当然。于是,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除非是紧急情况,否则不轻易借车。如果实在要借,提前说清楚“还车需加满油,若有损坏需赔偿”,并让借车人写个简单的借车条 。 有次,部门团建,主任说要借我的车去买食材,我按照新规矩跟他说明情况,主任笑着说:“应该的,是我们考虑不周,借车肯定要把油加满,还车时保证完好无损。” 团建结束后,主任不仅把车洗得干干净净,还加满了油,车里还放了一袋水果,说是“感谢费” 。 渐渐地,同事们都知道我借车有规矩,再也没有人借车不还油或损坏后不闻不问。偶尔有人借车,都会提前跟我沟通,还车时也格外用心。老张打趣道:“还是你有办法,既守住了底线,又没伤了同事感情。” 我笑着说:“其实不是我小气,只是借车这事,讲的是互相尊重,你尊重我,我自然愿意帮你 。” 现在,我的车再也不是“公车”,但遇到同事真有急事,比如家人生病要去医院,我还是会毫不犹豫把车借出去。不过,借车的同事都会格外珍惜,还车时不仅加满油,还会仔细检查车况,有时还会带点小礼物表示感谢 。 这件事让我明白,人际交往中,善良需要带点锋芒。一味的忍让和妥协,只会让别人得寸进尺,适当设立边界,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让别人更加尊重你 。借车看似是小事,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处事态度,而守住自己的原则,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收获真正的尊重与理解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借车经历 同事借车趣事
车钥匙里的人情账 握着手机,同事抱怨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我盯着桌上的车钥匙,
芦苇飘雪
2025-09-28 16:06:22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