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调肝气?中医调理肝气,核心是改善水寒土湿根源,让肝气正常左升、疏泄条达。

美倩谈健康 2025-09-28 18:23:07

中医如何调肝气?

中医调理肝气,核心是改善水寒土湿根源,让肝气正常左升、疏泄条达。肝属木,需肾(水)滋养、脾(土)支撑,若肾寒土湿,肝木易郁陷,出现手脚发凉、情绪不畅、胸胁胀痛、脉弦等症状,此时常用四逆散疏肝理气。

四逆散:疏肝理气的基础方

组成:柴胡、枳实(或枳壳)、白芍、甘草。

功效解析:

柴胡(君药):入肝胆经,升阳疏肝、透散郁邪,为疏肝核心。

白芍(臣药):敛阴柔肝,与柴胡搭配,补养肝血、防柴胡耗阴。

​枳实(佐药):理气泄热、破结,与白芍合用调和气血。

​甘草(使药):调和药性、益脾和中,稳固中焦。

调肝胆“木气”的4类常用药

根据肝胆不同问题,调理用药分4类,针对性更强:

1. 升木(升发肝气)

针对肝气郁陷、升发无力,帮肝气向上舒展。

常用药:麻黄、附子、细辛、吴茱萸、桂枝、川芎。

2. 泻木(清泻肝火)

适用于肝气过旺、肝火偏盛,如口苦、眼干、易怒,清除肝胆内热。

常用药:龙胆草、黄芩、青蒿、茵陈、牡丹皮、栀子。

3. 舒木(疏理肝气)

解决肝气瘀堵,如胸闷、嗳气、情绪憋闷,疏通肝气。

常用药:枳壳、香附、川楝子、郁金、生麦芽、薄荷、平地木。

4. 养木(滋养肝血)

针对肝血不足、肝体失养,如头晕、眼干、月经量少,补养肝血以养肝木。

常用药:当归、地黄、山茱萸、白芍、枸杞子、阿胶、何首乌、乌梅。

0 阅读:30
美倩谈健康

美倩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