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72年,芈月杀死了和自己私通30年的义渠王。义渠王根本没有想过,芈月居然

观史亦鉴 2025-09-28 20:43:38

公元前272年,芈月杀死了和自己私通30年的义渠王。义渠王根本没有想过,芈月居然会对自己动杀心。甘泉宫里那场杀戮的血腥气似乎还在弥漫。暮年的芈月独自坐在甘泉宫外,目光空空地投向宫墙外的西方,一坐就是许久。   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但眼前的场景却总能把她的思绪拽回那个夜晚,那个他死去的晚上。   义渠王大概到死都没想明白,那个和自己同床共枕了三十年的她,怎么会对他痛下杀手。   临死前义渠王嘴里还在念着他们的儿子,请求她可以放过他们的儿子。   而芈月只是看着他,心终究还是硬了下来。   这场纠缠要从三十年前说起,那时秦惠文王刚走,芈月抱着幼子立在城头。   那个草原上的男人带着兵马在城外叫嚣,尘土飞扬。   他一抬头,就看到了那个白衣胜雪的女人,喊杀声都停了半拍。   而城墙上的芈月,也隔着千军万马,看见了他眼里的野性与火焰。   两个人的命运就从那一眼开始,再也分不开了。   往后的三十年,两个人是实实在在的相互扶持。   他成了她最锋利的剑,帮她扫平了一次又一次的叛乱,将那些觊觎王位的宗亲挡在殿外。   芈月给了他想要的盐铁贸易权,还有边境五城的管辖。   那些在岁月里积累的情分,终究还是抵不过政治的冰冷和残酷。   就在芈月决定处死他的前一个月,丞相魏冉送来密报,说义渠部落正在边境集结,像是有意谋反。   而芈月之前派去的人也回报称,义渠王最近确实频繁与部落首领私下会面。   丞相魏冉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他说义渠人野心勃勃,不除恐生大患。   一个女人,此刻正站在权力的顶端,有秦国的太后这个身份压在肩上,让她不得不先掂量秦国的江山社稷。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要想坐稳位子,就必须做出一些旁人看来残酷的决定。 义渠王确实是她最坚实的臂膀,如今却成了可能威胁秦国的一根刺。   她不能眼看着自己多年的苦心经营的大秦王朝,有一点外来因素的威胁。   或许义渠王的悲剧,也源于她和芈月本就不是一路人。   他生于广阔的草原,信奉的是快意恩仇和手中的刀。   并不懂中原朝堂上那些看不见的算计和无情的规则。   他曾以为那份与芈月的私情,是他斡旋于秦国和义渠间的筹码,但他却从未想过,自己早已是棋盘上的一枚弃子。   九月初九,甘泉宫里的酒宴正酣,酒意微醺时,芈月借口商议要事,将他引向了后殿。   那殿内烛火幽微,空气里似乎都带着一丝凉意。   他刚踏入门槛,心头便掠过一丝不安,可为时已晚,手持利刃的武士从阴影中涌出,他空有一身勇武,却也抵不过人海。   看着倒下的义渠王,芈月随即传下旨意,只说他暴病而亡,应予厚葬。   他的儿子则留在咸阳,封为君侯,至于他的部族,她只冷冷吐出几个字,斩草除根。   芈月没有再看那具尚有余温的尸体,只是起身,理了理有些凌乱的衣冠,当她再次走出殿门,脸上已无半点波澜,依旧是那个说一不二的秦国太后。   从江山社稷的角度看,芈月此举无疑是成功的,她拔除了义渠这颗心腹之患,从此秦国再无西顾之忧,得以专心东出,国力日盛。   只是这份安稳的代价,是她付出的整整三十年的情分,后人评说她铁石心肠,或许只是因为,在那个非生即死的权力旋涡里,她的选择并不多。   她其实比谁都清楚,权力的游戏中,片刻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那段旧事早已被尘封,义渠王的悲剧不过是史书上的一行字。   可芈月这个人,却总被后世反复提起,她的决断,究竟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还是一个女人在权力顶峰的清醒,谁也说不清。 参考文献:《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

0 阅读:38

猜你喜欢

观史亦鉴

观史亦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