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以为公开展览《马关条约》原件,可以恶心到我们,没想到却正中我们下怀!一些公知鼓吹忘却历史,给爱国主义者贴上“仇恨教育”的标签,日本这一行为,正好给年轻人上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选择在下关市春帆楼旧址附近举办展览,把《马关条约》原件拿出来公开展示。这份文件是用毛笔书写的,纸张已经泛黄,上面清楚记录了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还要赔款两亿两白银,外加开放几个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土地上设厂。日本方面说这是为了教育民众了解历史遗产,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借旧条约给现在干预台湾和钓鱼岛问题找借口。他们把条约和广场协议放在一起展出,想混淆19世纪的殖民行为和20世纪的经济谈判,强化对这些地方的领土主张。这时候正好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美国航母在附近海域晃荡,日本作为当年侵略方,却挑这个敏感节点办展览,明显是在试探中国底线。 中国民众看到这个消息,网上很快就炸锅了。很多人觉得这是在往中国历史伤口上撒盐,激起大家对那段屈辱的回忆。中方回应也很坚定,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种行为误判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只会让大家更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东亚战后秩序的破坏。央视直接报道了这事,还罕见公布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参数,意思很清楚:我们现在有实力,不会再重蹈覆辙。海军的两个航母战斗群同时出现在西太平洋,日本海上自卫队还过来跟踪拍照,结果反而暴露了他们的紧张。这展览本来想恶心中国人,结果适得其反,成了提醒大家勿忘国耻的活教材。 回想《马关条约》的历史背景,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在朝鲜和黄海打败了北洋舰队,清政府被迫求和。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李经方作为清廷全权大臣,在日本马关跟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签了这个条约。条约一共有11款,主要内容包括承认朝鲜独立,实际上让日本控制朝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和澎湖列岛;赔款两亿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日本当时国家预算的几倍;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轮船可以进入这些地方;日本人在中国可以设厂,产品免税。后来俄国、德国、法国干涉,日本还把辽东半岛吐出来了,但换了三千万两白银的赎金。这个条约直接导致中国丧失大片领土,赔款让清政府财政崩溃,还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日本侵略者通过这个条约得到了巨大利益,养肥了他们的军国主义野心。几年后,他们就用赔款扩军,发动了日俄战争,又吞并了朝鲜。台湾被割让后,日本在那实行殖民统治,长达50年,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才收回。这个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一页,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它也直接影响了钓鱼岛问题,日本现在还拿条约说钓鱼岛是他们的附属岛屿,但中国政府早就宣战废除了这个条约,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也确认了战后处置。 一些公知看到这种展览,却在那鼓吹要忘却历史,说记住这些就是搞仇恨教育。他们觉得学习客观历史就是在树立敌人,勿忘国耻就是在继承仇恨。这些人在网上发帖,说中国应该多看未来,别老盯着过去,贴标签说爱国主义者是极端分子。但历史就是历史,不能篡改也不能遗忘,否则怎么吸取教训?他们这种观点,其实是在淡化日本侵略的责任,帮着转移视线。 日本这个举动,反而给中国年轻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很多人本来对甲午战争不熟悉,现在上网搜资料,了解北洋舰队怎么在黄海全军覆没,李鸿章怎么在谈判桌上被逼签字。学校和媒体借机组织活动,讲条约怎么让中国陷入深渊,激发大家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这不是仇恨,而是铭记历史,避免重犯错误。就像9·18事变,每年拉警报,不是为了恨谁,而是提醒大家落后就要挨打。年轻人通过这个事件,更清楚国家从弱到强的过程,现在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航母有导弹,不会再签那种丧权辱国的条约。 战败后,中国人开始觉醒。康有为和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推戊戌变法,想改革制度救国。张謇辞官办实业,在南通建纱厂、面粉厂,推动工业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军民抵抗八年,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收回台湾等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埋头搞建设,从一穷二白到工业化,经济腾飞。现在航天技术世界前列,军事实力有保障,这些都源于历史教训。 日本想用展览恶心我们,结果只让我们更牢记住历史,更有动力往前冲。这些经历会转化成民族复兴的力量。面对这种举动,我们可以加强历史教育,维护主权,继续发展经济军力,让年轻人明白和平来之不易。英国也展出《南京条约》原件,印度秀租界照片,这些都提醒我们,国仇家恨不能忘,但要化作前进动力。公知们在那颤抖吧,当国内团结起来,历史就会变成克敌制胜的武器。
以前总也想不通,日本弹丸之地,哪来的胆子屡次三番地侵略中国?后来才明白,我们历代
【105评论】【16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