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威胁真能起作用吗? 说白了,这种想法和现实相差太远,拿粮食来说,中国并不像伊

乖乖说娱乐事 2025-09-29 12:01:30

这种威胁真能起作用吗? 说白了,这种想法和现实相差太远,拿粮食来说,中国并不像伊曼纽尔口中那么“脆弱”。 到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稳稳超过1.4万亿斤,换算下来,人均年供应量超过500公斤,高于世界平均。 尤其是大米和小麦这样的口粮,自给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也就是说,老百姓每天吃的米饭馒头,压根不靠进口。 确实大豆进口量很大,接近一亿吨,但这些主要是拿去榨油和做饲料,不是老百姓的口粮,哪怕进口一时受阻,顶多是肉类和油价上浮,而不是餐桌上没饭。 更何况,中国有一整套储备体系,粮仓的标准化容量超过7亿吨,小麦和稻谷的库存能撑够一年,城市储备也够顶上半个月,这还不算每天170万吨的加工应急能力,这么算下来,靠制裁饿肚子的说法显然不现实。 再说能源,伊曼纽尔搬出“七成石油要走马六甲”这张老地图,听着吓人,可早就过时了,如今,中国早已不靠单一通道吃饭。 俄罗斯在2024年就成了最大原油供应国,每年超过一亿吨;中俄的陆路管道不断扩容。 中缅油气管道同样绕过了马六甲,每年输送两千多万吨原油和上百亿立方米天然气,另外,中东、南美也都有稳妥供应。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能源结构正在变脸,风电、光伏总装机已经超过17亿千瓦,可再生能源占发电比例首次超过煤电,达到35%。 换句话说,就算石油进口出岔子,也不至于陷入瘫痪,加上水电、核电等多种渠道,中国的能源安全早已不是一句“卡你的脖子”能轻易动摇的。 那为什么伊曼纽尔还要搬出这种威胁?说白了,这是一种老掉牙的“制裁思维”。 历史上,西方确实干过类似的事:美国二战前切过日本的石油,英国也曾用贸易掐中国命脉。 但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随便几刀就能割开的,一个具备完整工业链、稳健农业和自主科技能力的大国,哪是几句狠话能吓倒的? 事实上,中国很早就打好了底子,耕地保护、粮食储备体系牢牢在手,“饭碗必须自己端”是一条铁律。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合作也在强化外部多元补充,能源上,中俄、中东、中亚、多路并行,新兴能源产业也在高速发展,这种双保险,让所谓的制裁威胁完全落空。 对比一下就更明显,美国国内不少资深人士也承认,中国真正的底气不是靠短期爆发力,而是来自长年累积的韧性,伊曼纽尔那种“随时可能饿肚子”的想象,早就是冷战视角下的幻觉。 所以这番“饿死十四亿人”的狠话,不过是虚张声势,它没有抓住今天中国的现实,只能暴露一种冷血的心态。 而放在今天的现实里,中国手里的粮食和能源安全线,谁想掐断,都难。 【信息来源:美驻日大使扬言“威慑中国”,要对华粮食和海上能源安全下手——观察者网2024-08-05】

0 阅读:2

猜你喜欢

乖乖说娱乐事

乖乖说娱乐事

为您解读新鲜,有趣的娱乐新闻!来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