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3年,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临终前,把儿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道:“朱元璋杀了那么多有功之臣,独留我和耿炳文,朱棣上位后,耿炳文被逼死了,唯独我安然无恙,可知为何?”儿女纷纷摇头,等待着父亲的教诲。 郭英出生在濠州,那地方现在叫安徽凤阳,1335年的事。他跟兄长郭兴一块投奔朱元璋,当时郭英才18岁,郭兴23岁,两人年轻力壮,正赶上元末乱世。朱元璋起兵初期,缺人手,郭英兄弟就成了他的近卫,负责贴身保护。朱元璋觉得郭英长得跟别人不一样,有勇有谋,还会骑射,就常把他带身边,叫他郭四。这称呼挺亲近的,说明朱元璋信任他。但当侍卫也有坏处,没机会单独带兵打仗,功劳自然少。直到1353年,朱元璋受郭子兴儿子郭天叙排挤,带24个亲信南下定远自立,这批人就是淮西二十四将,郭英和郭兴都在里头。从这开始,郭英才真正上战场。 以定远为基地,朱元璋往南打,先克滁州、和州,收了廖永忠兄弟的巢湖水师,然后渡江拿采石,又攻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郭英在这些仗里出力不少,明史记载他从克滁、和、采石、太平都有功。朱元璋拿南京后,就坐镇指挥,少上前线,让徐达、常遇春他们去打。郭英还留在身边,当带刀侍卫。这时候长江中下游有三股势力,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对峙。郭英继续护卫朱元璋,但也开始参与大仗。 鄱阳湖大战是转折,朱元璋亲征陈友谅,郭英跟着去。他旧伤没好全,还强撑着上船打仗,在泾江口帮着击溃汉军。有些野史说郭英箭射了陈友谅,不管真假,他的表现亮眼。陈友谅死后,他儿子陈理逃到武昌,朱元璋去征,仗打得猛,陈理手下陈同佥持槊冲进朱元璋帐篷,朱元璋吓得跑,郭英赶来一刀杀了那人。朱元璋赏他红袍,比作唐将尉迟敬德。从这以后,朱元璋放他出去独当一面,郭英攻下岳州、庐州、襄阳。灭张士诚时,他随徐达克淮安、濠州、安丰等多地,功劳堆起来了。 明朝建国后,郭英随徐达、常遇春北伐元军,四处攻城,战绩卓著。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郭兴封巩昌侯,禄1500石,得铁券,郭英却没份,只当河南都指挥使,镇守河南。他在那管军抓贼,地方太平。洪武九年调北平,洪武十七年郭兴死,朱元璋封郭英武定侯,禄2500石,比兄长多。郭英妹妹郭宁妃管后宫,郭家势头正旺。他有时去辽东剿寇,随冯胜北伐,但总低调,没卷进蓝玉案,虽遭弹劾,朱元璋信他。 郭英这人行事稳当,朱元璋杀功臣时,他称病在家,锦衣卫查几个月,只见他读书练字,不见官员。有人告他藏兵器,朱元璋查了,就几把猎弓。他推辞侯爵,让兄长先封,落个谦让名声。郭家跟朱家关系深,郭英妹是宁妃,长子郭镇娶永嘉公主,女儿嫁朱家子弟。这层亲戚帮了大忙,但郭英自己也聪明,不张扬。朱元璋杀李善长、胡惟庸、蓝玉那些人,郭英躲过去了。 建文年间,郭英随耿炳文、李景隆北伐燕王朱棣,连败几仗,被朱允炆弃用,回家闲住。朱棣上位后,对建文旧臣大杀,但没动年老的郭英,只免职。郭英站过队,但奉朝廷命,朱棣也没深究。郭英一生五百多仗,擒斩十七万,功高但不傲,这让他在洪武、建文、永乐三朝都站稳脚。 郭英善终的关键是低调。朱元璋忌惮功臣,怕威胁子孙,杀得狠,但郭英不揽权,不结党。靖难时他帮建文,但没死拼,朱棣赢了也没清算他。耿炳文被逼死,郭英却平安,靠的就是收敛。郭家早押注朱元璋,父亲郭山甫就看好他,送儿女进军中,这基础牢。 郭英一生从至正年起,跟朱元璋四十多年,战场上出力,朝堂上谨慎。永乐元年,他病逝,64岁。朱棣追封营国公,谥威襄,家族避祸。相比其他功臣的下场,郭英算幸运,但这运气是自己挣的。
1403年,明朝开国功臣郭英临终前,把儿女叫到身边,语重心长道:“朱元璋杀了那么
历史拾遗者
2025-09-29 12:13:18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