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

芸霄记史 2025-09-29 14:45:47

眼下,全世界都在看中美谁先撑不住。现在是中国有货卖不出,急着赚钱,美国是有钱买不到,急着花钱。中美经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到了一个很微妙的节骨眼。     这不仅是两个国家的僵持,更是全球供应链与市场的博弈。中美的拉扯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各国出口和产业节奏都被迫跟着摇摆,他们都在观望谁先露出疲态。     在美国,消费者的感受最直接,走进超市,很快就能发现,以前常见的中国制造少了一大半,取而代之的是越南、印度的货,但要价更高,质量却跟不上,花了更多的钱,买到的东西却更差,怨气一波接一波。     这背后折射的是美国的老问题,制造业长期外移,消费端过度依赖进口,空心化严重。   如今强行减少中国商品,就不得不把供应链转去其他地方,可这些国家无论产能还是配套都差得远,根本补不上缺口。     与此同时,通胀的压力持续累积,美元超发本就引起物价上涨,如今进口成本再加码,普通人手里的钞票虽然不少,但能买到的实物却在减少,这种有钱花不出去的尴尬,比没钱更让人焦躁。     美国政府喊了多年制造业回流,说得漂亮,做起来却一地鸡毛,缺工人,缺产业链,建厂流程拖沓,一旦建成,成本又比进口高出一截,结果企业们算一算账,转头还是选择维持现状。     另一边的中国,同样日子难过,论产能,中国的工业体系在全球数一数二,手机、家电、光伏、新能源汽车从不缺市场潜力。   但因美国的关税壁垒、技术压制,原本畅通的订单锐减,企业的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越来越多。     很多公司只能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开拓市场,但这些地方要么容量有限,要么早有稳定的供应商,中国企业只能靠低价竞争,利润压得极薄,十几年累积的市场份额被迫往后退,企业心里自然难安。     更现实的是,中美两国的经济早已绑在同一根线上,想完全脱钩几乎不可能,就像新能源汽车产业,美国车企嘴上喊着要摆脱中国,可在电池领域没有中国根本玩不转。   中国的电池技术成熟,成本控制稳,份额庞大,不用就意味着失去市场竞争。     而对中国电池企业来说,失去美国大单同样受冲击,很多生产线就会闲置,这就是双方现在的困局:口头上看似针锋相对,实际上互相依赖,谁也撕不破这张关系网。     中国在想破局的方式,一边拼命开拓新兴市场,一边推动国内消费,还希望借机推动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型升级,但这些都不是短期能实现的,需要时间来慢慢消化。     美国同样骑虎难下,彻底封住大门,国内物价立刻会涨到失控;放开进口,又等于承认之前的政策收效甚微,在这种进退两难里,美国也只能拖延,继续维持表面的硬姿态。      这场博弈注定不会短时间分出胜负,对全球来说,不管谁真正先松口,这条供应链的震动都会立刻传导出去,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0 阅读:6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