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蒙一锤定音,普京等了整整十年,终于在北京“得偿所愿”?十年前,普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西伯利亚力量2号”设想时,没人把它当回事。那时俄欧之间气还在流,钱还在赚,俄罗斯不缺买家,中国不缺路线,蒙古也根本没表态。但十年之后,一切都变了。
再看这个“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事,普京从2014年就开始提,那时候在上海开会,他说要建一条从俄罗斯远东到中国的天然气管子,目的是少靠欧洲市场。那年乌克兰危机刚闹起来,西方开始制裁俄罗斯,但俄罗斯天然气还主要卖给欧洲,一年好几百亿立方米,收入稳当。中国那时天然气主要从中亚和海运进口,不着急新路线,蒙古也没兴趣参与。普京当时觉得欧洲市场不保险,因为制裁可能加码,欧盟也想找别的气源,比如美国页岩气。结果呢,谈判拖了好几年,专家们都觉得这项目太远大,俄罗斯气田在西伯利亚西部,管子要穿蒙古,成本高。
中国要的价格低,俄罗斯想按油价挂钩卖高点。蒙古那边纠结过境费和环境问题,谈谈停停。2022年乌克兰冲突升级,俄罗斯天然气对欧出口大减,从1500亿立方米掉到400亿左右,Gazprom公司亏本。普京急了,好几次访华都提这个管道,但中国不松口,坚持要优惠价。蒙古看到机会,2025年才积极起来,因为能赚过境钱,还能拉动经济。全球能源市场也变了,美国天然气出口多,中国需求大,但中东局势乱,中国想稳供。俄罗斯没辙,只能让步。9月2日,在北京,三国终于签了备忘录,管子从亚马尔气田走,经蒙古到中国,年供500亿立方米。这是普京等了十年的结果,但细节还没定,比如价格和开工时间。
项目推进后,影响挺大。俄罗斯能多卖气,补欧洲的亏空,现在对华出口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已经到380亿立方米,这次再加“2号”,总计能上千亿。Gazprom老板米勒说,这是全球最大天然气项目,合同30年。中国作为头号能源用户,能多一条陆上管子,少靠海运,避开马六甲海峡风险。蒙古当中间桥,能拿过境费,修路建厂,提升地位。三国还延长了经济走廊计划到2031年,合作不止能源,还包括铁路和贸易。西方看热闹,美国说这会重塑全球天然气市场,俄罗斯气多去中国,美国液化气出口可能受挤。欧盟更惨,本来靠俄罗斯气便宜,现在买美国气贵,工业成本高,好多厂子关门或搬走。
俄罗斯转向东方是迫不得已,制裁让它丢了欧洲大客户,但也加速了中俄捆绑。普京这步棋走成,短期稳了能源收入,但长远看,中国占便宜,因为气价谈判中俄罗斯让步多。蒙古总理说这是千年工程,但实际得看落实,建管子要几年,投资上百亿刀。全球气候协议推天然气当清洁能源,中国减煤增气,这项目正好帮上忙。俄罗斯天然气储备多,西伯利亚气田够用,但开采运维成本不低。总之,这事标志着能源格局东移,俄罗斯少靠西方,中国多条腿走路,蒙古夹中间赚点。普京等十年,总算有个开头,但路还长,价格没定,制裁升级可能添堵。
普京的领导下,俄罗斯能源策略变了样。从前欧洲是主场,现在亚洲成重点。乌克兰事后,西方多轮制裁,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掉谷底,2025年上半年产量降3.2%。普京推“西伯利亚力量2号”,就是想多元化。备忘录签了,Gazprom和中国石油公司谈扩容,现管子从38亿立方米加到44亿,还有远东路线从10亿加到12亿。蒙古段叫“东方联盟”,穿越草原,长度2600公里。专家说,这能让俄罗斯天然气租值年增25到43亿刀,虽补不了欧洲的200亿缺口,但聊胜于无。中国天然气进口长快,2025年签好多长期合同,总量超6500万吨。俄罗斯气便宜,帮中国稳价。
蒙古经济落后,靠资源出口,这项目能带就业和基建。三国边境还搞联合军演,叫“边防合作-2025”,加强信任。但问题有,价格谈不拢,俄罗斯想高卖,中国要国内价水平,大概120-130刀每千立方米,俄罗斯目标265-285。普京说按市场原则定,但没细说。蒙古要环境评估,管子过境影响生态。全球看,这加深中俄伙伴,但西方说中国帮俄罗斯绕制裁。美国可能加码,但中国不理,继续买俄罗斯液化气,比如北极LNG2项目。俄罗斯财政部不给Gazprom税收优惠,项目成本更高。总之,普京得愿,但不是全胜,中国占上风,蒙古沾光。能源战打着,俄罗斯转向东,西方市场丢了,格局变了样。
hbq555
俄罗斯境内,蒙古境内的投资必须由俄罗斯承担,个人认为,中俄边境这么长,为啥非得经过蒙古?不安全不说,每年过境费100亿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