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周六称,她收到消息,其父亲、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的拘留所内被发现昏迷在房间地板上。 9月27日,海牙一个拘留中心的单人牢房,突然成了全世界都在盯着的地方。原因很简单,菲律宾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抛出了个大消息:她80岁的父亲,也就是菲律宾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在那间牢房里“昏迷倒地”了。 这事儿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个老人的健康问题。没过多久,它就变成了各方手里都想攥紧的政治杠杆,一场牵扯着人道、法律还有国家颜面的大戏,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开演了。 杜特尔特这边的人,显然特别会讲故事。他们没把这事儿单纯当成健康危机,反而把它变成了一把指向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利剑。 莎拉描述当时情况的时候,特意提到“昏倒在地板上”,画面感一下就出来了。之后她的律师又接着补充,说杜特尔特正在接受“颅脑损伤评估”,听起来就挺严重的。 不光说这些紧急情况,他们还加了些生活化的抱怨,比如“连嵌甲这种小毛病都得不到及时处理”。 这么一套组合下来,一个年纪大了、身体弱了,还在异国他乡受了委屈的前总统形象,就清清楚楚地立在了大家面前。 律师团队拿着健康报告,一次又一次申请临时释放,还摆出姿态说,只要能保释,不管什么附加条件都愿意接受。 莎拉则直接把矛头对准ICC,公开指责他们“秘而不宣”、掩盖真相,就是想在道义上把对方彻底压下去。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她这么做,很难说没有为自己2028年竞选总统铺路的心思。 再看菲律宾现在的小马科斯政府,在这场戏里的角色特别暧昧。官方说出来的话,永远是那套标准的外交辞令:“不干预,尊重ICC的任何决定”。 可私底下的动作,却让人琢磨不透。比如派驻在海牙的大使馆官员,打着“福利探视”的旗号去见了杜特尔特,还问了些让人猜不透动机的问题,到底想干什么,谁也说不准。 小马科斯的心思,看着也在变。一开始,把政敌杜特尔特送到海牙,绝对是削弱对手的好办法,能少个麻烦。可现在他自己也没闲着,国内防空工程的贪腐案闹得沸沸扬扬,到处都是抗议示威的人,麻烦一大堆。 这时候要是能让杜特尔特回来,安抚一下他那些支持者,对小马科斯自己来说,说不定能喘口气,缓解下眼下的压力。 ICC的检察官们,这会儿估计也头疼得厉害。他们驳回保释申请,在法律上其实站得住脚:杜特尔特自己就不承认ICC的合法性,真把他放回去了,谁能保证他不会利用在国内的巨大政治影响力,干扰后续的调查? 可问题是,菲律宾早就退出《罗马规约》了,现在审的还是这个国家的前领导人,这种纯法律层面的考量,放到政治里就显得特别苍白,反而坐实了杜特尔特那边说的“政治迫害”,让ICC更难办。 其实杜特尔特这案子,不过是把ICC长期以来的困境又放大了一次。之前刚果(金)前副总统本巴就是例子,在海牙关了整整十年,最后才被宣告无罪。 这么漫长的司法程序,本身就是在消耗人的基本权利,不管最后结果怎么样,过程里的煎熬就够受的。 更别说,中美俄这些大国根本就没加入ICC这个体系,匈牙利这些国家,也因为觉得它“太政治化”而退出了。这就让ICC的权威性总显得有点底气不足,说出来的话分量没那么重。 杜特尔特这案子,就是最新的一个缩影——一个非成员国的前领导人,在国内政敌的推动下被送上国际法庭,从一开始,司法本身的正义性就打了折扣。 到这会儿,杜特尔特的身体状况早就不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了。这场“昏迷”,把一个老人的命运、一个国家的权力斗争,还有国际司法的信誉,全都绑在了一起。 最后到底会怎么样,不仅决定着杜特尔特的未来,更会成为一把新尺子,用来衡量ICC在这么复杂的政治泥潭里,还能剩下多少公信力。
冲突一触即发,15万菲军划禁区,不准马科斯当总统,人民开始掀桌马尼拉天还没亮,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