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台了可以说实话了!美国前驻华大使伯恩斯警告美国:“中国的科技、军事和经济实力远比美国想象的更为强大,美国不能继续低估中国了!” 他这么说,可不是在夸中国,而是真的着急了,他怕自己的国家因为对中国的误判,在竞争中掉队。他的警告,就像是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看到了美国对华认知里,三个非常严重的系统性误判。 第一个误判,就是美国总喜欢用静态的眼光看中国,把中国当成一张静止的“照片”,可实际上,中国是一部不断加速播放的“电影”,每一帧都在变化。 就说军事方面,美军情报界总念叨“解放军没实战经验”,这都快成了老掉牙的标签了。但现实呢?歼-20提前好几年就批量列装了,山东舰形成战斗力的速度也快得惊人,还有最新的福建舰,直接用上了电磁弹射,技术路线比美国的福特号还稳。 伯恩斯自己也坐过北京到上海的高铁,1000公里路4个半小时就到了,这速度背后,是中国基建“滚动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再看看美国,加州高铁还在扯皮,中国的铁路网却在不断扩张,新能源车出口也做到了全球第一。 第二个误判,是美国只看到了中国技术的单个方面,却没看到中国把所有技术整合在一起的“系统能力”。 伯恩斯在甘肃看到,大片的风力发电机提供能源,天上有北斗卫星精准导航,地里的拖拉机都是无人的,这可不是三个独立的技术,而是一个高效运转的“融合生态”。 美国想用芯片卡华为的脖子,以为能精准打击这棵“树”,却没想到中国正在种一片“森林”。从中芯国际搞定7纳米工艺,到长电科技的封装技术挤进全球前六,一条自主的产业链正在快速成型。 第三个误判,就是美国高估了“围堵”的效果,低估了中国的“反弹”能量。 美国搞芯片禁令,本想让华为躺平,结果呢?麒麟芯片回来了,还激活了国内一大批相关企业。贸易战也一样,美国没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反而让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而且,当美国收紧科技交流的大门时,中国大学里34%的新生在学STEM领域,而美国只有5.6%。 伯恩斯的这些话,其实不是在列中国的成就清单,而是在给美国的认知体系做体检。他是想告诉华盛顿,现在美国和中国最大的差距,不是航母、导弹的数量,而是认知上的差距。
中国对美国提出了条件,现在特朗普政府面临选择!9月28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援引
【61评论】【5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