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再晚一丁点,结局会不堪设想:胡琏有一个大动作,短短几个月,疯狂扩军15万! 众所周知,在渡江战役期间,我军几乎是摧枯拉朽的跨越了长江天堑,打的国民党溃不成军。而且,彼时刚刚打完三大战役,我军已经在气势、战略和兵力上完全压制住了国民党军队。 按理来说,这场战争应该是水到渠成,根本没有任何其他的悬念。 但是在总结那段历史时,我们会发现,其实在大势之下也有一些小的变数,虽然无法扭转大势,可终究会拖延一些时间,甚至给我军造成不小的伤亡。 例如,国民党名将胡琏就是一个变数,如果渡江战役稍微拖延一些时间,此人还真能募集10余万大兵,给国民党将熄的火焰添上一把柴。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渡江战役的过程。据资料记载,在渡江战役期间,国民党在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部署了大概70万兵力,另外还配备了120余艘海军舰艇和280多架空中飞机。 虽然在总兵力方面,落后于第二、第三野战军及地方部队的100万人,但在蒋介石看来,如果国军将领拼死硬扛,或许还有可战之机。 可结果却令他很失望,解放军即使只用木帆船做主要渡航工具,依旧顶着国民党陆海空协同的炮火阻击和多次反扑,顺利突破国民党近千里的江防阵地,争取了江阴要塞守军起义,一举封锁长江。 期间外国势力试图干涉,如英国紫石英号军舰闯进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试图为蒋介石壮势。可惜,解放军根本不惧,双方发生激烈炮战,紫石英号受伤搁浅。外国势力的干预也告失败。 眼见情况危急,蒋介石又仓皇部署退却,试图在浙赣路和上海地区组织新的防御。但我军如秋风扫落叶,不仅快速解放南京,而且追亡逐北,围堵消灭国民党逃跑的5个军,又再次粉碎了国民党试图在浙赣路组织顽抗的企图。 不得已,蒋介石只能再让汤博集团约20万人退守上海,试图又以上海为基地继续抗击。但解放军依旧以迅猛的动作发起总攻,逼得15万人投降或被歼灭,汤恩伯只带领5万人逃跑,上海也被解放。 武汉地区的白崇禧还想负隅顽抗,又被解放军暴打,不仅武汉和汉阳接连被解放,就连国民党第十九兵团司令官也率部起义。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根据战后统计来看,这场战役历时42天,我军以伤亡6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3万余人,基本奠定了国民党灭亡的结局。 可以说,这整场战斗打的比较顺利,我军基本上没有遇到太过明显的激战,就算是白崇禧,也没有创造什么奇迹。 可是,就在我军追亡逐北之际,在没人注意的角落里,国民党军败将胡琏居然也在偷偷发力。 结合历史文献可知,在淮海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悍将胡琏虽侥幸突围,但背部也留下了大小弹片32块,有几块甚至离心肺仅一纸之隔。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经此大败,这位狡猾如狐的国民党名将恐怕早已心气尽丧,不足为惧。可谁都没想到,他会给我方带来巨大威胁。 在他缓过神来后,接到了蒋介石的命令,让他赶紧去浙江、福建、江西三省招兵买马,为国民党政府的撤退保驾护航。虽然此刻的胡琏唇焦舌敝,话带血丝,但他还是接下了任务。 当时蒋介石给了他美军刚到的三个军的装备,还任命他为第2编练司令,让他从浙江福建各征兵3万,在江西征兵一万五千人,另外再收容一些旧部。 应该说,这项任务十分艰巨的,毕竟当时三个省份早已人心浮动,各级政府也是徒有衙门却政令不可通,就连本土的保安力量都难以凑齐,又哪里能够招得到这么多人? 可是胡琏居然成功了,他找到江西省主席方天,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这里得提一句,方天和胡琏关系极好,都是黄埔出身,当年也共同经历过血战,因此方天放言:将鼎力支持胡琏。 在这位老友的帮助下,胡琏借鉴唐代府兵制,在江西各地实行每甲一兵,每县一团,三县一师,九县一军的办法,快速的聚拢了大批新兵。 这些新兵彼此之间或为友或为邻,可以快速形成集体,在胡琏的操练下,部队很快成型。而且,虽然淮海战役12兵团基本被消灭,但到1949年1月上旬,有大概8000多逃回来的官兵又被胡琏给收容起来。 这些人虽然是溃兵,但毕竟也是经历过生死的考验,于是胡琏将这些人和招募的新兵混合,居然很快就重建了十二兵团。 另外,方天此人也的确非常给力,在他的动员下,从召开征兵动员大会开始,到戎装入营,各县均未超过一个月,很快就帮胡琏拉起了三个军的部队。 后来他又把江西10个地方保安团和省交警总队,再加上抗战末期组建的青年军208师等部队也交给了胡琏。 以至于不过几月时间,胡琏居然陆续从江西拉出了10万余部队。再加上其他新加入的部队。胡琏居然短期之内已经拥兵10余万。 在随后金门大战中,胡琏隐藏了12兵团的实力,趁解放军不注意取得了一场胜利,给我军造成不小的损失。 不难看出,如果渡江战役晚打几个月,让胡琏带着这10余万人参战,的确可能冷不丁给我军造成不可估量的伤害。
1943年,戴笠都称“鬼难拿”的汉奸,八路军两次围捕都失手!汉奸巧用易妆术逃
【2评论】【7点赞】
堂果爸
胡说八道。就算他再抓百万壮丁,打仗落败也是分分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