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地铁里,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低头刷手机,屏幕上是“AI替我写论文”的广告。 他皱了皱眉,没点进去,把手机塞回口袋,抬头看了看窗外。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可能正站在一个微妙的分岔口——技术越聪明,人越怕自己变笨。 不是说AI不好,而是我们开始习惯用它代替思考。 查资料、写报告、做PPT,甚至发朋友圈的文案,都能交给算法。 可当所有答案都来得太快,我们还记得怎么提问吗? 上周帮朋友改简历,他直接把AI生成的版本发给我,密密麻麻全是“卓越领导力”“高效协同”这类词,唯独没有一句真话。 我说,你去年带团队熬夜赶项目的事,为什么不说? 他愣了一下:“AI觉得那不够‘高级’。 ” 我们总以为科技是工具,可它悄悄在重塑我们的表达方式,甚至价值观。 不是AI取代了人,是人开始用AI的逻辑来定义自己。 那些被删掉的笨拙、真实的失败、没那么完美的细节,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据。 我开始试着在用AI之前,先问自己一句:这件事,我真的需要它替我做吗? 有时候,答案是不需要。 比如写一封给妈妈的短信,用AI润色,反而少了温度。 技术不该是逃避思考的借口,而该是让我们更清醒的镜子。
昨天在地铁里,我看见一个年轻人低头刷手机,屏幕上是“AI替我写论文”的广告。 他
花信春风
2025-09-30 05:31: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