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爆发1314天以来,第一座被炸全城停电的俄罗斯城市出现了!俄罗斯别尔哥罗

天天纪闻 2025-09-30 10:46:32

俄乌战争爆发1314天以来,第一座被炸全城停电的俄罗斯城市出现了!俄罗斯别尔哥罗德州遭海马斯火箭炮打击致大面积断电。   别尔哥罗德州的大面积停电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对乌军事支持不断突破红线的直接后果。   当地时间9月28日,别尔哥罗德州州长格拉德科夫在社交媒体上紧急通报,乌军对该州基础设施发动火箭炮袭击,导致电力供应出现"相当严重的中断",导弹威胁警报系统甚至因断电面临瘫痪风险,政府不得不紧急呼吁居民保持警惕,避免前往露天场所。   就在同一天,该州还遭遇了第二次炮击,断水断电的困境雪上加霜,相关部门疲于奔命地启用备用发电设备,却难以覆盖全城的民生需求。   这不是乌军第一次袭击别尔哥罗德州,但却是首次造成如此大规模的基础设施瘫痪,而这一切的关键转折点,正是美国首次授权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打击俄罗斯本土。   福克斯新闻披露的信息很明确,美国这次突破了以往"只提供防御性武器"的模糊表态,直接允许乌军将美制海马斯火箭炮用于袭击俄罗斯境内70公里纵深目标。   海马斯这款武器的特性本就为精准打击而生,其射程足以覆盖别尔哥罗德州与乌克兰边境的关键城镇,而美国的授权等于给乌军的"本土打击"开了绿灯。   在此之前,俄乌双方的交火虽偶有波及俄边境地区,但乌军使用的多为自制无人机或改装武器,像这样动用美制制式武器系统性攻击俄民用基础设施,还是战争爆发以来的头一遭。   美国的这一决策,本质上是把冲突的战火从乌克兰战场引向了俄罗斯本土,也让其对乌军事支持的性质发生了质变——从"帮助防御"变成了"助推进攻"。   别尔哥罗德州的遭遇并非个例,而是俄罗斯本土安全形势持续恶化的缩影。就在袭击发生前一天,乌克兰国家安全局还动用无人机打击了俄罗斯楚瓦什共和国的"友谊"输油管道泵站,导致石油运输一度中断。   这条管道是俄罗斯向中东欧输油的重要枢纽,此前已多次遭袭,而楚瓦什共和国远在乌拉尔山脉以东,距离乌克兰边境数百公里,这说明乌军的打击范围早已超出所谓的"70公里纵深",美国的武器授权正在被进一步滥用。   更值得警惕的是,9月18日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的石化企业也遭到无人机袭击,尽管安保人员击落了来袭无人机,但这种深入俄内陆地区的袭击模式,已经让俄罗斯整个本土防御体系面临严峻考验。   从输油管道到石化企业,再到民生电力设施,乌军的打击目标越来越偏向于影响俄罗斯经济运转和民众生活的关键节点,而这背后离不开美国情报支持和武器供应的双重支撑。   回顾俄乌战争这1314天的历程,美国对乌军事支持的突破从来都是层层递进的。   2022年冲突爆发初期,美国还在犹豫是否提供重型武器,仅以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防空导弹为主;2023年开始提供海马斯火箭炮,但明确要求不得用于袭击俄本土;到了2025年,不仅解除了这一限制,还持续升级武器装备的性能。   这种"渐进式突破"的策略,既避免了与俄罗斯直接冲突的风险,又不断给乌克兰"输血",让战争得以长期化。   别尔哥罗德州的停电事件,就是这种策略下的必然结果——当美国不再对乌军的打击范围设限,当美制武器可以直接瞄准俄本土基础设施,俄罗斯民众的正常生活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冲击。   格拉德科夫在通报中提到"正在评估损失情况",但明眼人都清楚,物质损失可以通过备用设备弥补,而民众对安全形势的信心崩塌,才是更难修复的创伤。   有人可能会问,乌克兰为什么要冒险袭击俄本土基础设施?从战场态势来看,俄乌双方在前线已经陷入僵持状态。   乌军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方向的反攻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于是转而将打击重点放在俄本土目标上,试图通过破坏民生设施来制造社会压力,迫使俄罗斯在谈判桌上让步。   而美国的支持让乌军有了实施这种策略的底气,海马斯火箭炮的精准打击能力,使其能够高效摧毁电力枢纽等关键设施,且自身伤亡风险较低。   但这种袭击方式无疑是把双刃剑,俄罗斯绝不会坐视本土遭袭而无动于衷。事实上,俄军已经加强了对乌方目标的报复性打击,9月27日就出动115架无人机对乌克兰多地发动袭击,尽管乌军宣称击落97架,但仍造成了不小的破坏。   这种"以牙还牙"的恶性循环,只会让冲突进一步升级,让更多无辜民众卷入战火。   说到底,别尔哥罗德州的停电事件不是偶然,而是美国不断突破军事支持红线、俄乌冲突长期化的必然结果。美国为了实现"削弱俄罗斯"的战略目标,不惜将乌克兰变成代理人战争的战场,不惜让俄民众承受基础设施被毁的痛苦。   当美制武器的炮口直接对准俄罗斯本土的民生设施,当战争的阴影开始笼罩更多无辜民众,所谓的"支持乌克兰"早已背离了保护平民的初衷,变成了地缘政治博弈的工具。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