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表示,前线最缺的是人,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缺不缺人的事儿,而是人快打光了。 这位女兵来自乌克兰第 47 机械化旅,该部队长期驻守顿巴斯前线,负责防御关键阵地。 采访中,她未透露具体姓名和所属具体单位,只提到所在连队原有 120 人,经过数月战斗,如今只剩不到 30 人,补充的新兵大多缺乏系统训练,刚上战场时甚至会因紧张而忘记操作武器。 即便如此,这些新兵仍在老兵的带领下坚守岗位,没人主动退缩。 前线兵员短缺的问题并非个例。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的数据显示,截至近期,乌军现役人员数量较冲突初期下降明显,为填补兵力缺口,乌克兰政府多次调整征兵政策。 此前设定的 “18 至 60 岁男性” 征兵范围,已逐步扩大至部分女性群体,医疗、通信、后勤等领域的女性专业人员被纳入征召范围。 征兵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报名参军的人员中,有不少是刚走出校园的学生,还有曾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职员,他们主动放弃原有生活,选择奔赴前线。 为提升新兵战斗力,乌克兰加快了新兵训练节奏。 原本为期三个月的基础训练,被压缩至一个半月,训练内容聚焦实战需求,涵盖武器操作、阵地防御、战场急救等核心科目。 部分新兵还会接受来自北约国家教官的指导,学习现代战场战术。尽管训练时间缩短,但通过高强度的实战化演练,新兵们能快速掌握基本作战技能,尽快适应前线环境。 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兵员支援也在同步进行。 多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军事培训援助,德国、英国、波兰等国先后开设培训课程,累计培训乌军士兵数万人。 这些培训不仅提升士兵的作战能力,还帮助他们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方法,为后续接收西方援助的武器系统奠定基础。 此外,部分国家还向乌克兰提供了防护装备、急救物资等后勤支持,保障前线士兵的作战与生活需求。 除了正规征兵,乌克兰民间志愿者组织也在为前线输送力量。这些组织自发招募志愿者,为他们提供基础训练后送往前线,负责后勤补给、伤员转运、阵地加固等辅助任务。 志愿者中既有退休的老兵,也有普通市民,他们不计报酬,只为守护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基辅,一家志愿者组织近期收到了数百份报名申请,其中不乏女性和老年人,他们表示 “只要能为国家出力,做什么都愿意”。 面对兵员短缺的压力,乌克兰政府同时注重民生保障,减少士兵的后顾之忧。 政府出台政策,为前线士兵家属提供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先保障,士兵在服役期间,其家庭可享受免交水电费、子女优先入学等福利。 此外,政府还设立专项基金,为牺牲士兵的家属提供长期生活补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举措让前线士兵感受到国家的关怀,也让更多人愿意为守护家园挺身而出。 乌军女兵的直白表述,让外界看到了前线的艰难,但更让人看到的是乌克兰人民在困境中的坚守与团结。 从主动参军的新兵到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从政府的政策保障到国际社会的援助,各方力量汇聚在一起,为守护和平与家园共同努力。这种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坚韧与勇气,正是支撑人们度过艰难时刻的力量源泉,也让人们对冲突的缓和与和平的到来充满期待。
一名乌军女兵,在接受乌克兰电视台采访,被问到前线当下更缺人,还是更缺无人机时,她
玉龙吟风梦九霄
2025-09-30 12:09:2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