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就白了就是内热作祟!一碗“生津”汤,把“邪火”压下去,眨眼、咧嘴自然没了

灵松谈育儿 2025-09-30 14:47:23

抽动症,就白了就是内热作祟!一碗“生津”汤,把“邪火”压下去,眨眼、咧嘴自然没了 中医治病的逻辑就是四个字“阴阳平衡”,抽动症也是如此! 中医里的阴,代表着人体中主静、主润的物质基础,核心作用是濡润、滋养全身脏腑和筋脉。阴虚则阳亢,阳亢则扰动筋脉,出现不自主的抽动、痉挛、抖动,比如频繁眨眼、摇头、咧嘴等。 因此,调理抽动症关键在于滋阴生津,只有阴足够充盈,才能制约住阳的躁动,抽动才能缓解。分享一碗“生津”汤,做法很简单,家长学会了,孩子少受罪,还能少花冤枉钱。 提到补阴津,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让孩子多喝水。 但实际上,人体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容器,吃什么、喝什么就直接补什么。大量喝水,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身体需要的津液。 津液的生成需要一个气化过程——这就像做饭需要柴火把水烧开一样,津液的产生需要脾胃的运化和肾阳的温煦共同作用。 抽动症孩子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所以无力把摄入的水谷转化成能濡养身体的津液。喝再多水也只会增加身体负担,无法真正补充阴津。 那到底该怎么给孩子补津液、压邪火呢? 《伤寒论》里有一个朱雀汤,开水冲蛋就是朱雀汤的简化版,可以清热滋阴,安抚心神,特别适合阴虚内热的抽动症孩子。 为什么鸡蛋有这样的功效? 你看鸡蛋的结构,蛋清透明如水,偏于清润滋阴;蛋黄金黄如油,偏于滋养补虚,一个偏阳一个偏阴,正好能平衡身体的阴阳。用滚烫的开水一冲,既保留了营养,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它的滋润作用,不会给脾胃增加消化负担。 每天给孩子冲一碗,温和滋养,慢慢补足阴津,内热消了,筋脉润了,抽动症状自然会逐渐减轻。 8岁的抽动症孩子安安(化名),典型症状是肩膀、胳膊和头部震颤抽动,偶尔还会咧嘴,同时伴有多汗、睡眠不实的问题,经常说胃痛,偶尔会头晕耳鸣。 这正是典型的阴虚内热、虚风内动导致的抽动。 孩子阴虚则津液不足,所以多汗、头晕耳鸣;阴血不足无法濡养心神,就会睡眠不实、易惊易醒;脾胃虚弱则饮食不多、胃部隐痛;筋脉失养、虚风扰动,就引发了肢体和头部的抽动。 调理思路需以滋阴养血、柔肝息风为主。 当时给孩子用的方子中,包含白芍、钩藤、生地、炙甘草、生牡蛎、茯神等药材:白芍和生地能滋阴养血;钩藤和生牡蛎能平肝息风;茯神则能宁心安神,改善孩子的睡眠问题。 效果怎么样呢? 三周后,家长反馈孩子的多汗、睡眠不实情况明显好转,饮食也变好了,肩膀、头部的抽动频率逐渐降低。这正是通过滋阴补津、息风止痉,让身体阴阳重新平衡,抽动症才得以缓解。 于是接下来的调理思路就更明显了,在原方基础上进行修改,不断加减,帮孩子一步步调理,让症状从多变少、从有变无。最终经过巩固期之后,孩子的抽动越来越稳定,直到消失。 总之,抽动症的调理离不开阴阳平衡的核心,抓住滋阴生津的关键,再配合科学的方法和耐心的调理,孩子体内的邪火自会消退,筋脉得养,那些让人揪心的抽动症状也会慢慢远去。

1 阅读:27

猜你喜欢

灵松谈育儿

灵松谈育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