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对K字签证出社评了:如何看待中国增设K字签证? 认真读完后,认为必须要

曼彤说世界 2025-10-01 00:19:59

环球时报对K字签证出社评了:如何看待中国增设K字签证? 认真读完后,认为必须要加上几点要求, 这个签证明面上是为促进中外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开放自信的中国,利用人才跨境流动对推进技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基于自身发展需要的战略抉择, 但开放不是“开门放羊”,自信更不是“无防无备”。这政策刚官宣,印度、欧洲的媒体就喊“中国在抢人才”,可谁能保证奔着K字签证来的,全是能搞研发、做创新的真人才?香港高才通的教训就摆在眼前,去年刚查出犯罪集团伪造海外学历骗签证,涉案金额都到5500万港元了。K字签证瞄准的STEM领域,恰恰是海外学历造假的重灾区,有些中介连可验证的电子学历都能伪造,花几千块就能搞定“百强名校文凭”,这漏洞不堵上,好事就得变味。 第一点必须卡死学历审核的“关口”。别光看申请人拿的毕业证,得搞“穿透式核查”。境内高校的学历有学信网兜底,问题不大;海外的就得跟目标院校的官方数据库联网核验,哪怕对方回函慢,也不能搞“随机抽查”蒙混过关。之前高才通就是吃了抽查的亏,造假者专挑那些校名模糊的海外分校下手,等发现时已经进来一批“伪人才”了。K字签证面向的是科技领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张假文凭背后可能就是资源的错配,真有本事的青年反而被挡在门外。 第二得加个“动态跟踪”机制。K字签证最大的便利是不用国内单位邀请,申请人能直接来交流创业,可这也给监管留了空白。总不能让人家入境后就没人管,到底是在实验室做研究,还是借着“交流”的名义跑江湖?得要求持证人每季度报备活动轨迹,比如参与的科研项目、创业进展,由科技部门和出入境管理部门联动核查。香港高才通的续签乱象更该警惕,有些人为了留着身份搞“自雇造假”,开个空壳公司给自己发工资,这种套路可不能在K字签证上重演。 第三必须明确“退出红线”。不是拿到签证就一劳永逸了,要是发现学历造假,或者入境后根本没从事科技相关活动,得有即时清退机制,还得列入黑名单。美国的H-1B签证虽然被骂“雇主绑定太死”,但人家对“挂羊头卖狗肉”的零容忍值得借鉴——今年刚把一批虚报薪资的申请人驱逐出境。我们的开放是有底线的,欢迎真才实学的青年来合作,可绝不能容留想钻空子的投机者,不然不仅浪费公共资源,还会砸了K字签证的招牌。 有人说这是“吹毛求疵”,会削弱政策吸引力。可恰恰相反,严格的准入和监管才是对真人才的尊重。全球人才流动早就不是“有就行”,而是“优才配优境”。那些真正想搞研发的青年,不会怕审核严,反而会因为制度规范更愿意来;只有造假者才会怕“穿透式核查”,才会怕“动态跟踪”。 再说了,K字签证的核心是“交流合作”,不是单纯的“人才引进”,这定位本身就要求精准。美国收紧签证时我们打开大门,是抢占人才高地的好机会,但机会抓得稳不稳,全看细节能不能跟上。开放自信从来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能在敞开大门的同时,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58
曼彤说世界

曼彤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