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一天,5000土匪将解放军包围了起来,意外的是:匪首因听错哨兵一个字,居然让我军成功以少胜多,取得大胜! 贵州解放初期,普定县周边土匪活动猖獗,这些家伙主要是国民党残部和地主武装拼凑起来的。李名山就是其中一个头目,他从织金县起家,早年靠抢掠当地百姓维生,队伍里不少人都是被胁迫加入的。 1949年底,贵州解放后,李名山带着两个保安团脱离国民党保安司令部,跑到补郎山区藏身。这地方山高林密,乌江上游地形复杂,便于他们打游击。普定县刚解放,县委和驻军146团就接到指示,要彻底清剿这些土匪。 146团隶属二野17军,全团两千五百多人,但兵力分散在多个县镇,面对李名山拉起的五六千人队伍,压力不小。县委组织武装工作队,进驻补郎区,贺兰皋作为作战参谋,带百来人保护区政府,顺便在群众帮助下打击土匪小股势力。 李名山没吃大亏,但行动受阻,他召集织金、普定、安顺、平坝、郎岱五县71名匪首,在黑土马场一碉堡开会,谋划抢占普定县。解放军通过打入内部的情报,获知这个会议,派3营8连配合武工队包围碉堡。 试探进攻没成功,匪首们逃掉,李名山恼火,决定直接围攻补郎区政府。他以为146团3营主力还在那儿,就集结5000多人扑过来。 实际上,3营刚押送俘虏回县城,补郎只剩贺兰皋的3个排和自卫队,总共140多人。双方实力悬殊,但解放军没退缩,分两路布防,一路正面阻击,一路抢占高地。 战斗打响后,土匪从水井寨方向先发起进攻,解放军战士用机枪和步枪顶住一波波冲击。贺兰皋指挥部队转移到对面屯上山头,利用地势周旋。土匪人数多,很快包围山头,战斗进入白热化。 就在这时,补郎南面窝子寨的146团轮训队听到枪声,集结百余人强渡三岔河赶来支援。他们乘三艘船过河,被土匪岗哨发现。哨兵报告“三船人”,但层层传到李名山那儿,成了“三团人”。李名山一听,以为大部队来了,队伍顿时乱套。 轮训队上岸用火炮几轮轰击,土匪彻底崩溃,四散逃窜。解放军趁势追击,消灭不少敌军。这场补郎战斗就这样以少胜多结束。事后看,这个情报失误暴露了土匪组织的松散,李名山他们靠恐吓拉队伍,内部不稳,一点风吹草动就散架。 解放军则靠纪律和群众支持,转败为胜。这事儿告诉我们,战争不光拼人数,情报和组织纪律往往决定胜负。普定县通过这次战斗,周边土匪势力大减,为当地稳定打下基础。李名山后来在后续清剿中被消灭,他的队伍瓦解,残部被一一收编或击溃。
74师覆灭后,打扫战场的结果把粟裕吓一跳,陈毅:俘虏一个不准放。孟良崮一战后,国
【2评论】【2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