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泰国传来消息 10月1日,泰国新任央行行长维泰宣布,要搞宽松的货币政策帮经济长期增长,还承诺保护央行不受干扰。(新浪财经) 要知道泰国经济现在正有点难。8月份物价跌了0.79%,这都连续5个月跌了。开泰研究中心把今年全年的通胀预测从0.3%降到0.1%,说快四成的商品都在降价。 说通缩这事儿,可不像咱们平时买东西碰到打折那么开心。你想啊,要是老百姓知道下个月买衣服、买日用品还能更便宜,当下肯定就攥紧钱包少买点儿;企业呢,东西卖不动还得降价,利润薄了甚至亏本,自然不敢扩产、不敢招人,时间一长,收入没涨甚至还降,整个经济就跟踩了刹车似的,越跑越慢。泰国这连续5个月的物价下跌,已经不是偶然波动了,快四成商品降价的背后,是需求端的“寒气”实实在在传到了市场上——不管是本地人的消费力,还是依赖的游客消费,都没完全撑起来。 新任央行行长拿宽松政策当“药方”,思路其实很直接:宽松政策大概率会让利率往下走,企业借钱成本低了,说不定就愿意拿钱去扩产、搞创新;老百姓贷款买房买车的压力小了,也可能多花点钱。但这“药方”能不能对症,得打个问号。泰国经济的痛点不只是“缺钱”,更有结构性的问题——旅游业是支柱之一,虽然这两年在恢复,但比起疫情前还差着一截,而且游客消费力也没回到从前;农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又受国际粮价、气候影响大,光靠央行放水,很难让这些行业一下子“活”起来。更别说宽松政策还有副作用,一旦放得太猛,可能会让泰铢汇率往下掉,到时候进口商品变贵,反而给民生添负担,而且要是周边国家都在收紧政策,资本还可能往外流,反而给经济添乱。 还有个关键点,行长承诺“保护央行不受干扰”。这话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泰国过去不是没有过政策受政治因素影响的情况,要是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还得看其他部门的脸色,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实际情况来,那再好的宽松政策也可能走样。比如明明需要持续宽松稳增长,却因为担心汇率或者其他压力中途“刹车”,反而会让市场对经济更没信心。 真正要把泰国经济从“通缩泥潭”里拉出来,光靠央行的宽松政策不够。政府得跟上配套的动作,比如给低收入群体发点消费补贴,让大家敢花钱;再想想怎么给旅游业加点“新料”,不只是靠传统的海滩景点,能不能搞点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农业方面也得帮农民拓宽销路,搞点深加工提升附加值,让农民能赚到钱。只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搭伙发力”,再加上央行能真正保持独立性,政策不反复、不摇摆,市场和老百姓才有信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泰国传来消息 10月1日,泰国新任央行行长维泰宣布,要搞宽松的货币政
文武互娱
2025-10-02 00:55:00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