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董伟被拉上刑场,就在距离执行枪决只有仅仅4分钟时,一通电话打了过来:“枪下留人!”,在场所有人都跟着心头一颤。 那天晚上,董伟和女友下班后,本想放松一下,先去吃了点晚饭,又喝了几杯酒。酒意上头,两人便走进附近的舞厅。 董伟拉着女友,随着音乐摇摆着,享受着短暂的轻松时光。 舞厅一角,流里流气的宋阳正和几个人坐着,他的眼睛扫到董伟的女友,嘴角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宋阳的性格一向嚣张,遇到漂亮女孩总喜欢逗弄几下。 这次,他竟胆大地挨近董伟女友,出言不逊,甚至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女友脸色瞬间一沉,想推开他,但宋阳毫不在意,动作越来越过分。 董伟酒劲上来,怒火也被点燃,他一把抓住宋阳的手臂,厉声喝道:“放开她!” 董伟没给宋阳任何喘息的机会,一股怒意冲破理智,两人扭打在一起。 董伟在酒精的作用下,反应快、力气足,几下就将宋阳压制。宋阳狼狈地摔在地上,衣服皱成一团,嘴里咒骂不断,却无力反抗。 宋阳吃了亏,但心中的怨气像火焰般越烧越旺。他记恨董伟,心想“这事我不能就这么算了”,于是找来几个手下,悄悄尾随董伟。 围住董伟,拳脚齐下,把董伟打得跪在地上。董伟捂着疼痛的脸,眼睛里闪烁着警觉与愤怒。 在被打的过程中,董伟忽然瞥见路边散落的几块砖头。他心头一紧,瞬间明白事情可能会失控。他猛地抓起一块砖,向宋阳的头部砸去,宋阳应声倒下。 附近的人赶紧打电话叫来救护车,宋阳被送到医院急救,但经抢救无效,最终还是宣告死亡。 董伟被判死刑的消息像一块巨石,狠狠地砸在他的家庭之上。董伟被押上刑场,周围是肃穆而严厉的士兵。 他的双手被铐着,心脏砰砰直跳,脚步在地面上像沉重的铁锤,每走一步都像踏在自己未来的坟墓上。 距离枪决仅剩四分钟,他的喉咙突然发紧,压抑已久的声音终于突破理智:“我……我是失手,不是故意的!” 就在此刻,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死刑的冷静。刑场上的人全都愣住了,心头一颤。电话那头传来低沉而焦急的声音:“枪下留人!” 话音未落,正在准备的士兵们齐刷刷停下动作,手指在扳机上的力度瞬间松开。指挥官眼神凌厉,却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下令:“停止执行!” 整个刑场死一般的寂静,甚至能听到远处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董伟的身上。 此刻的董伟,整个人呆住了,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在微微发抖。他原以为自己将在数秒后迎来生命的终结,却没想到死神就在咫尺之外转身离去。 “为什么……为什么要停?”他声音颤抖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事实上,事情的缘由极为复杂。就在枪声即将响起之前,省里接到了一份紧急材料。那是来自最高法院的复核通知,指出董伟案中存在重大疑点,需要暂缓执行死刑,重新调查。 原来,在他被判死刑的关键证据中,有一处新的情况被揭露,某些证词可能存在瑕疵。经过层层上报,才在最后一刻传来“枪下留人”的紧急指令。 消息通过电话传到刑场时,离枪决只剩下不到四分钟。再晚一点,一切都无法挽回。 押解的警员迅速将董伟重新带离刑场。 群众中有人惊叹:“这人算是捡回了一条命啊!”也有人摇头:“躲得过今天,未必躲得过明天。”人群议论纷纷,但更多的是一种震撼:原来死刑真的可能在最后一刻被叫停。 合议庭最终认为:董伟连续击打头部的行为,客观上具备高度危险性;从力度和部位判断,他应当预见可能导致死亡后果,却仍然实施。 即便没有杀人预谋,也构成故意杀人罪。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维持死刑判决。 消息下达的那一刻,董伟彻底明白,自己逃不过去。 2002年9月5日上午,延安刑场再次布置妥当。在刑场最后的几分钟,董伟低声说了一句话:“是我冲动害了人,也害了自己。” 这句告别,带着悔恨,却已来不及挽回。随着口令下达,枪声响彻山谷。
2002年,董伟被拉上刑场,就在距离执行枪决只有仅仅4分钟时,一通电话打了过来:
牧童的娱论
2025-10-02 22:44:10
0
阅读: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