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曾拒绝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还开出离谱条件:中方要先让步 一个波罗的海小国,

安之若素呐 2025-10-04 03:19:07

立陶宛曾拒绝所有中国外交官入境,还开出离谱条件:中方要先让步 一个波罗的海小国,本该安守本分,却偏偏在台湾问题上搅局,搞得中立关系雪上加霜。去年五月,最后一名中国外交官被拒之门外,从此维尔纽斯空无一人。更绝的是,立陶宛当局还甩出条件:中国得先在主权议题上松口。这出闹剧,会怎么收场? 立陶宛这几年在台湾问题上动作频频,根子还在2021年11月那会儿。他们不顾中方反复劝阻,硬是批准台湾当局在维尔纽斯开设所谓的“台湾代表处”。 这明摆着是冲着一个中国原则去的,严重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中国当然不能坐视不管,当即把双边关系降到代办级,驻立机构也相应调整,还暂停了部分经贸合作。 立陶宛当局没半点收手意思,反而越玩越过火。 转眼到2024年11月29日,立陶宛外交部突然宣布驱逐三名中国外交人员,理由是所谓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当地法规。 这下子,中国在立外交员所剩无几,只剩最后一位还在勉强维持基本运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当场回应,强烈谴责这种破坏国际外交准则的行径。立陶宛这步棋走得太急,等于自断后路。 再往前推到2025年5月18日,最后那名中国外交官完成境外公务,返回维尔纽斯机场时,直接被边检以签证问题为由拒之门外。 结果,他被遣返回伊斯坦布尔。从那天起,立陶宛境内彻底没了中国外交官身影。 这事儿一出,国际媒体都炸了锅,立陶宛国家广播电台等多家报道直指双边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中国领事业务早在2022年就转由驻拉脱维亚使馆代办,这早就是中方对立陶宛一意孤行的回应。 立陶宛当局的反应更让人看不懂。他们不光封死了外交大门,还提出恢复关系的条件:中方得先在台湾问题上让步。 这话说出来,简直是本末倒置。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底线,立陶宛当初签协议时明明白白承诺遵守,现在反倒想让中国低头?这不是自找没趣吗?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在主权议题上绝不妥协。 说到底,立陶宛这套操作,暴露了他们对国际规矩的轻视。维也纳公约明文规定外交豁免,他们却拿来当借口。驱逐外交人员、拒人入境,这些招数听着新鲜,其实就是想逼中国就范。可中国立场稳如泰山,2025年6月正式通报,不打算短期内恢复大使级交往。 这信号再清楚不过:谁挑衅核心利益,谁就得付出代价。 从经济账来看,立陶宛这步亏大了。中国本是他们在亚洲头号贸易伙伴,关系恶化前,双边贸易额稳稳的。结果呢,2023年直接腰斩近七成。 出口从2020年的3.5亿欧元,跌到2023年的1亿欧元出头。不少立陶宛企业丢了大陆市场,订单断崖式下滑,工厂关门大吉,失业率跟着水涨船高。德国波罗的海商会直言不讳:再不修复对华经贸,德企的投资信心就没了,当地生产基地都可能撤。 立陶宛国内也乱成一锅粥。总统瑙塞达公开点名批评政府在台湾代表处命名上协调不力,说外交部没跟他充分沟通。 执政党不服气,反击说总统早有耳闻,现在纯属找茬。反对党领袖直接喊话,要求外长卷铺盖走人。工商界人士联手上书,呼吁当局赶紧纠错,恢复对华关系。这说明啥?立陶宛老百姓可不傻,他们看得出这政策害人害己,民怨沸腾。 国际上,立陶宛也没捞到多少实惠。欧盟嘴上声援几句,实际行动却缩手缩脚。欧盟委员会反复强调,成员国对华政策得统一协调,法国德国这些大佬压根没跟风。 美国呢?也就动动嘴皮子,喊喊支持,实质援助一个子儿没见着。立陶宛以为抱上外来大腿就能硬气,结果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 中国这边,从头到尾都按原则办事。台湾问题上,一个中国原则红线碰不得,这是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底线。立陶宛的挑衅,不过是小国在外部势力怂恿下的一时糊涂。可糊涂也有代价,他们的经济伤筋动骨,外交四面楚歌。反观中国,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任何挑战核心利益的把戏,都玩不转。 现在,立陶宛新政府上台后,嘴上说想修复关系,可条件还是老一套,要求中方先让步。 总理帕卢卡斯公开承认,当初允许台湾用“台湾”命名是“严重外交失误”。 从长远看,这场风波给周边国家提了个醒:别轻易踩红线,中国市场大门是敞开的,但规矩得守。立陶宛的教训摆在那儿,经济数据冷冰冰,民生问题热辣辣。欧盟内部也开始反思,怎么在对华政策上步调一致,避免小国单干吃亏。中国则一如既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待伙伴国宽容有度,但底线不容触碰。

0 阅读:676

评论列表

行者

行者

3
2025-10-04 14:42

他之所以这么狂,以为是有美国和欧洲给他撑着腰呢,狐假虎威

猜你喜欢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呐

安之若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