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宣布要和中国“干”了​​美国宣布10月14日起,凡是驶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运营

广东谭先生 2025-10-05 17:41:40

美国又宣布要和中国“干”了

​​美国宣布10月14日起,凡是驶入美国港口的中国运营船舶、中国建造船舶及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要额外收取费用。

​这笔费用来得不突然,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早在四月份就埋下了伏笔,留给航运业的缓冲期眼看就要用完。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在10月3日敲定了细则,三种收费模式清晰而冷酷:中国公司拥有或运营的船,每净吨收50美元;就算船东不是中国企业,只要船是中国船厂造的,每净吨也要收18美元,或者按每个卸下的集装箱120美元计算,哪个高按哪个来;就连并非中国建造的纯外国汽车运输船,也逃不掉每净吨14美元的收费。

​算一笔账就知道压力有多大。一艘1万TEU、约6.6万净吨的集装箱船,停靠一次美国港口,成本就可能直接飙升40%。有分析指出,像中远海运这样的企业,一年下来面临的额外费用可能高达15亿美元,这足以吞噬其大部分预期利润。

​全球航运巨头们已经开始紧急转向。马士基、达飞和地中海航运这些行业巨头,纷纷公开承诺不会将此成本转嫁给货主。它们的策略是动用全球网络的优势,进行一场庞大的“船舶换位游戏”——把非中国造的船调到美国航线,将中国造的船调配到欧洲、亚洲等其他市场。一些联盟甚至在考虑拆分航线,或者通过加拿大、墨西哥的中转港来曲线进入美国,以规避费用。

​美国此举明面上的理由是应对中国在造船和航运领域所谓的“非市场行为”,但其更深层的意图,是想强行改变全球船队的投资和订单流向,为本已衰落的美国造船业争夺空间。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占据全球新船订单的半壁江山以上,而美国的商业造船产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试图通过行政力量扭曲全球产业格局的做法,恐怕难以如愿。

​面对美国的出招,中国在9月底迅速修改了《国际海运条例》,明确授权政府可以对实施歧视性措施的国家采取对等反制。这些反制措施可能包括对相关国家的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甚至限制或禁止其停靠中国港口。这意味着,一场围绕全球航运命脉的摩擦可能升级。

​这场博弈的最终代价,很可能将由全球贸易体系共同承担。航运公司复杂的航线调整、可能增加的中转环节,都会转化为更长的运输时间和更高的物流成本。正如一位分析师所指出的,这不过是地缘政治障碍推高全球货物运输成本的又一个例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44
广东谭先生

广东谭先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