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和父母沟通时,感到最烦躁的不是内容,而是那种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父母习惯性叮嘱,把你当小孩。父母总是习惯性叮嘱,就像一百年前的农耕时代,现在已经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父母还是习惯性叮嘱,总担心你吃不好、穿不暖、出门在外不安全。每次回家都要经历一遍“回家吃饭”的饭店菜单,去哪里都要询问一遍“安全不安全”。这些都让你觉得不被尊重,当然会烦躁。 2. 父母喜欢用“过来人”的身份给建议。父母总喜欢用“过来人”的身份给你建议,说“我也是这样过来的”,“我觉得你应该……”一边说着应该,一边否定你的选择和想法,这让你怎么能不烦躁? 3. 沟通方式不对等。父母和你说话时,常常用“上对下”的语气说话。比如说“你听妈妈说”,或者说“你爸在问你呢”。这让人感觉像是在听命令,而不是在平等对话。 4. 过去的矛盾和情绪被触发。每个人都可能有“心结”,父母和你的“心结”在没有被妥善处理之前,每次沟通都有可能被触发,进而产生烦躁、愤怒等情绪反应。 怎么改善这种感觉? 1. 温和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比如说“我近几日工作很忙,有时候顾不上吃饭,希望你们不要担心”。 2. 用“我”句式沟通。比如说“我喜欢这样做,不想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3. 调整自己的期待。遇事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凡事想好处想对方为之付出的努力,换位猜想,总能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最重要的是,烦躁不是不能理解的心理反应,但找到一种自己更舒服的相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很多年轻人和父母沟通时,感到最烦躁的不是内容,而是那种感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快乐远山
2025-10-06 14:49: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