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 立陶宛宣布了 立陶宛宣布禁止使用中国零件,中国在风能和太阳能设备领域占据超70%的全球市场份额,且拥有领先技术。 “立国大忌”?网友质疑:“要不你自己发电?”“怕被控制,用其技术不是更安全?”“不用这些零件,项目成本不会大幅上升吗 事实上,立陶宛确有相关禁令举措,但并非由能源部长瓦伊丘纳在2025年10月宣布 2024年11月12日,立陶宛议会通过一项涉华法案,禁止本国在光伏、风能发电场及容量超100千瓦的储能系统中使用中国制造的软件或云服务,该法律于2025年1月正式实施。 立陶宛能源部门以“担忧能源安全”为由,将中国称为“敌对国家”,声称此举是为防止“敌对国家”设备威胁本国电力系统。 网友质疑:从行业影响看,这一禁令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已呼吁欧盟各国效仿,而中国产逆变器占欧洲70%份额,若跟风禁用,不仅会推高整个欧洲的能源成本,还可能打破现有光伏产业的供应链平衡,影响全球清洁能源发展进程。 此禁令背后有多重原因: 一是新当局上台后,试图通过对华强硬表态稳固执政地位,迎合西方舆论; 二是新当局希望借强硬姿态争取欧盟更多资金支持。 毕竟,在过往对华强硬的过程中,立陶宛经济已面临压力,此次禁令或将进一步加剧其能源困境。 欧洲太阳能制造委员会(ESMC)曾呼吁欧盟各国效仿立陶宛立法,称中国产逆变器占据欧洲70%的市场份额,担忧其具备远程控制能力,会威胁欧洲能源主权与网络安全。 总体来看,立陶宛此举看似迎合西方国家,实则可能严重损害自身利益。 民生优先才是根本:弃用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能源项目成本必然飙升,最后负担全落到老百姓身上,这是对民生的忽视。 立陶宛这操作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讨好美西方、拿点欧盟资金,就打着“安全”幌子禁用中国能源零件,完全没算明白民生账。 中国在风电、光伏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地位摆在那,弃用高性价比的产品,成本肯定涨,最后苦的还是自己人。所谓“安全威胁”根本没实锤,就是政治操弄。 真正的安全得靠务实合作,不是搞封闭排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短期可能讨了好,长期来看就是砸自己的发展饭碗,实在不明智。 各位读者朋友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
与中国闹翻4年后,立陶宛很失望 最近立陶宛那边传来消息,不少老百姓都在吐槽:
【7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