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3日晚写道:“中国利用俄罗斯和北极之间的航道运输货物,进军北

凌余阵兮 2025-10-07 11:17:30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3日晚写道:“中国利用俄罗斯和北极之间的航道运输货物,进军北极航线。全球航运巨头则重申他们远离北极航道的承诺,指出这一航道虽然距离较短,但不安全也不环保。” 中国借着俄罗斯那边的北极航道运货,哪是瞎闯?分明是看透了全球航运的门道,选了条实在的近路,那些喊着“不安全不环保”远离航道的全球航运巨头,说白了就是守着自己的老利益不肯动,哪是真为安全和环境操心。 先说说这北极航道到底有多划算,不是空口说白话,就拿上海到欧洲鹿特丹来说,走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要绕两万多公里,得走三十五六天,可走北极航道顺着俄罗斯北边的海岸线走,才一万二三千公里,二十多天就能到,一下子省出十几天时间。 时间短也就意味着燃油钱能省一大笔,一艘装几千个集装箱的船,单次航行光油费就能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要是运液化天然气这种重货,省的钱更多,2021年俄罗斯通过这条航道给中国运天然气,航程直接缩短了近一半。 对咱普通人来说,运费低了,国外的商品进来可能更便宜,国内的货物出口也更有竞争力,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再看那些巨头说的“不安全”,纯属睁眼说瞎话,传统航线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亚丁湾这些地方,以前海盗闹得多凶,商船得雇安保人员、买高额保险,2024年红海那边一乱,苏伊士运河航线的保险费直接涨了30%。 还有巴拿马运河,2021年一艘船堵了好几天,全球航运都跟着乱,2023年又因为干旱限行,通行量降了五分之一,这些风险比北极航道大多了。 北极航道虽然以前有冰,但现在气候变暖,每年七到十一月都能通航,俄罗斯还派核动力破冰船护航,只要提前申请窗口,基本不会出问题,反而比传统航线少了海盗和运河拥堵的麻烦。 2018年中远的“天恩号”首航北极航道,顺顺利利就到了欧洲,比传统航线少用了二十天,也没见出什么安全事故。 至于“不环保”的说法,更是站不住脚,航程短了近一半,燃油烧得少,碳排放自然就低,北极航线的碳排放量比苏伊士运河航线能减少15%到30%,这明明是更环保。 现在欧盟搞碳关税,运货排放多了要多交钱,走北极航道刚好能省下这笔成本。那些巨头嘴里喊着环保,转头还在用高油耗的老船跑传统航线,他们怕的根本不是污染,是升级冰级船舶、和俄罗斯谈护航合作要花大钱,不如守着原来的航线省心。 而且国际海事组织早就出台了北极航道的环保规则,限制重油排放,中国的船都是新造的环保型船,完全符合标准,根本不存在污染问题。 这些航运巨头之所以不肯碰北极航道,核心就是舍不得传统航线的既得利益,巴拿马运河过一次船就要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通行费,苏伊士运河也是一样,这些钱都是巨头们常年要交的,但他们早就把沿途的港口、仓储设施都建好了,形成了固定的利益链。 要是大家都走北极航道,这些设施就成了摆设,运河公司也会找他们麻烦,比如马士基这些巨头,在苏伊士运河周边有大量投资,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只能拿安全环保当借口。 他们嘴上说“远离”,说不定暗地里都在盯着,就等别人把基础设施建好、把风险趟平了,再过来分一杯羹。 中国进军北极航线,可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少被别人卡脖子,这些年传统航线太依赖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这些“咽喉”,一旦有国家搞点小动作,咱们的货物运输就可能受影响。 北极航线打开了一条新通道,能和传统航线形成互补,就算苏伊士运河或者巴拿马运河出问题,咱们的贸易照样能转起来,这就是战略安全。 而且中国和俄罗斯合作开发这条航道,还能带动沿线的港口建设,比如俄罗斯的扎鲁比诺港,以后建好了吞吐量能翻倍,咱们的商品往欧洲、俄罗斯运就更方便了。 当然,北极航道也不是一点问题没有,比如现在通航期只有三四个月,破冰船护航要花点钱,中国的重型破冰船数量也不如俄罗斯多。 但这些问题都在解决,气候变暖让通航期越来越长,预计到2030年能延长到半年,中国也在研发自己的破冰船技术,以后不用完全依赖俄罗斯。 中远已经在希腊、西班牙买了港口,正好能和北极航线连起来,形成“北极+地中海”的运输网络,以后对欧亚贸易的控制力只会越来越强。 说到底,中国走北极航道是算清了经济账和安全账,既省钱又保险,还符合环保趋势,那些全球航运巨头的借口骗不了人,他们就是守着老摊子不愿意变革。等再过几年,北极航道的基础设施更完善,通航期更长,说不定这些巨头就得追着求合作了。 中国现在提前布局,就是抓住了全球航运变局的机会,以后不管是运货还是搞国际贸易,都能更主动,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这根本不是冒险,是看得远、走得准,比那些抱着老利益不放的巨头清醒多了。

0 阅读:7
凌余阵兮

凌余阵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