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怎么了?整个新能源汽车圈都要地震了!赛力斯直接给所有供应商发了死命令——10月28日前必须把问界M7供应能力拉到每天1200台。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每月要造3.6万辆车,比董事长之前说的3万台目标还要狠!其他车企看到这消息估计腿都软了,这根本不是来竞争的,是来掀桌子的! 赛力斯这家重庆企业,平时低调得很,突然间就给供应商甩出一份联系函,语气硬邦邦的,直奔主题:10月28号之前,全供应链必须把问界M7的供应能力提到每天1200辆。别小看这个数字,按30天算,一个月就是3.6万辆,这不光超出了他们董事长张兴海之前放的风的3万台目标,还直接把整个中大型SUV市场的天花板给戳破了。想想看,订单堆在那儿,小订量已经攒到23万辆,大定一周就破6万,这火爆程度,搁谁身上都得急眼啊。 话说回来,这事儿得从问界M7的上市说起。9月底全新款M7一亮相,市场反应就跟炸了锅似的。门店里天天人满为患,每家店一天接70到80个订单,看车的人比平时多出一倍有余。不是吹,这订单量不是空穴来风,实打实的用户反馈。赛力斯一看这架势,立马行动,联系函里白纸黑字写着“立即开展实施,必须按期达成”,没半点商量余地。为啥这么刚?因为手里攥着23万张订单,这相当于别人家几年销量总和。要是跟不上,供应商直接出局,赛力斯自己也得栽跟头。结果呢,供应商那边估计灯火通明,物料协调、设备调试,全链条都得加码。 这个日产1200辆的目标,听着简单,落地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月产3.6万辆,意味着从电池到座椅、从车身到内饰,每一个环节都得同步提速。赛力斯没含糊,直接把核心供应商拉到工厂周边建厂,还派团队驻点盯着进度。这不是小打小闹,是真金白银砸进去的40亿超级工厂在发力。凤凰工厂里头,3000多台机器人嗡嗡转着,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焊接涂装总装全智能化。这样的硬实力,让他们从订单到交付的周期缩短到别人一半时间。新M7发布才三天就开始交车,这速度搁特斯拉头上当年都得服气。M9每月稳超万台,M8也保持两万辆节奏,整个问界品牌交付能力直接拉满。 对比其他车企,这冲击波可不小。理想L7一个月卖1.8万台,极氪001也就1.5万,在M7这个产能面前,简直不够塞牙缝。那些还在靠意向金和小订量玩数字游戏的企业,现在一看赛力斯的底牌,估计得赶紧盘点自家库存。赛力斯这波操作,明摆着要通吃30万级SUV市场。不是说别人不行,而是人家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新能源赛道下半场,比的不是谁发布会吹得响,是谁真能把车稳稳交到用户手里。订单多不稀奇,关键是转化率和交付时效。赛力斯这几年从零部件起步,转型整车制造商,靠的就是这条供应链铁链子,现在一拽,整个圈子都得跟着动。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的警钟。2024年问界M7累计交付19.7万辆,占品牌总销量的半壁江山,这数据不是天上掉的,是用户认可度和产能匹配的结果。供应商接到函件后,很多人连夜调整生产线,电池厂加班调试电机,座椅厂优化缝纫流程。截止10月底,供应链基本跟上,M7日产稳定在1200台左右。这样的效率,让赛力斯全年营收冲到1442亿,总资产755亿,还扭亏为盈。搁在国际上,特斯拉Model Y当年产能爬坡也花了好几个月,赛力斯一个月内就搞定,这执行力搁哪儿都算标杆。 当然,行业洗牌不是空谈。其他车企反应过来后,得加紧补课。理想、蔚来这些,销量数据亮眼,但交付瓶颈一直是个痛点。赛力斯用M7证明,营销噱头过时了,用户要的是实车。凤凰工厂的自动化不是摆设,它让生产从人工依赖转向智能协同,成本降下来,质量稳上去。供应商圈子里,现在谁敢掉链子?出局的代价太大。整个新能源车市场,30万级SUV份额本来就有限,M7一插队,直接把蛋糕切走大半。2024年国内中大型SUV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18%,问界系列占了不小一块。 说到底,这事儿接地气的地方就在于,它戳中了用户痛点。等车半年这种事儿,谁都不想遇上。赛力斯用实际产能说话,门店提车区车队排长龙,客户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才是真满意。供应商压力转成动力后,整个链条效率提升,行业标准跟着水涨船高。比起那些光说不练的企业,赛力斯这步棋走得实诚。未来三年,他们目标年产销百万辆,靠的就是这条路子。其他玩家要么跟上,要么让位,市场不等人。
很多人不知道,问界那个厂,是重庆先拿钱建好,让赛力斯“拎包入住”的。等后来赚钱了
【109评论】【29点赞】